终于到了互联网产品营销,也就是一个产品终于要从公司内部走向外部来面对客户了,这时分就到了需求营销的时分了。如今很多人把互联网营销同等于互联网产品的推行,然后又同等到了引流,似乎流量够大,就能有转化率一样。那么这里就呈现了营销的一个问题,流量和转化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今很多地方都在灌输一种想法,流量重要,流量够大转化率低点没事,只需流量够大,有人转化之后,会带动他人的,后面转化率会越来越高。这个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这里面有2个地方他们帮你躲藏掉了:一,流量就像水流,流走了就流走了,当他再回来的时分,就和原来不一样了,用个词语形容就叫覆水难收;二,转化的用户还会流失,依据乔吉拉德的250定律,每个客户的背后站着250个有密切关系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你流失1个人等于流失250人。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覆水难收,一个人第一次接触到你的产品时其实时最容易被影响的时分,由于他做了一个理解的动作,这时分他理解到的一切将会变成他的判别,当他判别你这个产品不行,也就是没有从流量转化成用户的时分,意味着他曾经回绝了你,而改动一个人的判别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没有特殊事情的时分,根本上能够以为他的流量等于无效流量。
比方找个大V做个软广不就能够吸收很多人嘛,但是这里一定要记住一定,互联网曾经进入2.0时期了,去中心化的潮流不可逆,所谓的流量中心只是一个流量,他们的影响力远不如以前那么大,自觉置信一个流量大V的作用就和粉圈的粉丝一样幼稚,似乎一人就是世界。在去中心化时期,双向交流一定是大于单向承受的,所以一个只能你看着他发信息但是没什么交流的大V以至不如一个2000人QQ群里天天和群友吹嘘的群主影响力大。一个100万粉丝的大V说一个奶粉好,一切粉丝都会觉得这是广告,收钱了。一个2000人的聊天群的水友说一个奶粉好,他人会觉得他用的那个说不定真的挺好,就好像微博大佬不断说《上海堡垒》如何不错也顶不住民间的不满,这就是这个去中心化时期的逻辑。
因而基于这两点,我们能够推出一个结论,一个营销的好坏,首先是能不能深化到客户群体中去,浮于外表,等着客户上门的时期曾经完毕了,营销一定要深化到客户中间去,与客户直接交流是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