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中国传统“筷子文化”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古诗云:“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筷子价值


中国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筷子文化之国
记得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里母亲手里那双蘸满母爱温情的筷子吗?她用筷尖蘸了一点香香的酱油喂进婴儿的嘴里,看到婴儿奇异的表情,她称心地笑了。人生的滋味难道不是从这里开端吗?

这不由让我想起年轻时,屡次看见乡村一些婴儿的爸爸在餐桌上用筷尖蘸点酒水喂进婴儿嘴里,让婴儿辣出了哭脸;母亲用筷尖蘸点鸡肉汤喂给婴儿,香鲜的滋味让婴儿由哭转笑……其实,父母的意图就是让儿女从婴儿开端就追求吃香喝辣的幸福生活。

西方学者埃利亚斯在讨论“文化的进程”时为什么从刀叉等西方饮食工具说起?由于饮食的工具、方式和礼仪是人类最文化的符号之一。


筷子用途


与西方不同,中国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在饮食工具上选择了筷子,由于筷子更委婉、更中庸,注重从食物外部夹取,强调共享、礼让与调和,呈现的是影响深远的儒家伦理。而这在过去几千年里恰恰没有惹起人们的注重,以至被当作坏事来批判,说什么“吃饭用两根棍棍,毁坏几森林”等。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韩国首届筷子节取得圆满胜利。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行研讨会,决议共同为筷子申遗。前面说过,我们是儒家文化之国,也是筷子文化之国,不珍惜筷子,不传承筷子文化,能否有辱先祖?不用心传承,筷子文化很有可能渐行渐远,最终丢失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车轮之下。


筷子文化


不要小看筷子文化,人生滋味从筷子尖开端

小孩一上饭桌,自顾自抢先夹菜,这时,爸爸悄悄地抓住小孩的筷子说:“让爷爷奶奶先夹。”爷爷奶奶说:“没有关系,大家一同吃。”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教育的开端;邻里之间交往,留人吃饭,都说“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这样质朴的话,却映射着邻里友爱的温馨。一双小小的筷子,是十多亿中华儿女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承接和持续。


筷子文化


诚然,筷子文化在古代礼仪上的一些封建认识应当摒弃

比方在餐桌上规则男左女右、儿媳不能与公公同桌或相对而坐等。但是,在餐桌上,老人先上座,碗筷不能乱摆,筷子不能“三长两短”、不能“一柱擎天”等规矩还是应该遵照的。如今,在筷子的运用上不知忌讳的人随处可见,很多人只晓得筷子的工具属性,却无视了筷子的文化内涵。


筷子文化价值


古老的中华文化乃至东方优秀文化,需求中华民族和东方民族共同承载,而筷子就是一种很好的介质。我们作为筷子文化之国,应当与其他东方国度一同,把筷子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为人类文化作出本人的奉献。
(文化产业责编:陈峰 )
2022年04月02日 11:19[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