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西方学者埃利亚斯在讨论“文化的进程”时为什么从刀叉等西方饮食工具说起?由于饮食的工具、方式和礼仪是人类最文化的符号之一。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韩国首届筷子节取得圆满胜利。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行研讨会,决议共同为筷子申遗。前面说过,我们是儒家文化之国,也是筷子文化之国,不珍惜筷子,不传承筷子文化,能否有辱先祖?不用心传承,筷子文化很有可能渐行渐远,最终丢失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车轮之下。
小孩一上饭桌,自顾自抢先夹菜,这时,爸爸悄悄地抓住小孩的筷子说:“让爷爷奶奶先夹。”爷爷奶奶说:“没有关系,大家一同吃。”这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教育的开端;邻里之间交往,留人吃饭,都说“多个人多双筷子而已”这样质朴的话,却映射着邻里友爱的温馨。一双小小的筷子,是十多亿中华儿女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承接和持续。
比方在餐桌上规则男左女右、儿媳不能与公公同桌或相对而坐等。但是,在餐桌上,老人先上座,碗筷不能乱摆,筷子不能“三长两短”、不能“一柱擎天”等规矩还是应该遵照的。如今,在筷子的运用上不知忌讳的人随处可见,很多人只晓得筷子的工具属性,却无视了筷子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