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双边市场设计的要素

互联网市场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从搜索引擎,到ebay、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再到Uber、Airbnb等红极一时的共享经济,都是树立在互联网上的双边市场。


互联网市场


双边市场的概念近些年才开始被大家所熟知
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Jean Tirole在06年的一篇文章中对双边市场停止了描绘:

双边市场的主要任务是“Getting the two sides on board”:也就是把两方面的参与者汇集到平台上,相互停止买卖。

双边市场具有正外部性:
市场的价值取决于其稠密度,用户越多价值越大

双边市场具有跨边正网络效应:买家越多,平台对卖家的吸收力就越大,或者卖家越多,平台对买家的吸收力就越大,双方能够相互促进,构成正向循环

不满足“价钱中性”:当市场的管理者向卖家和买家收费时,市场和价钱的变化不只受费用总额的影响,也受双方费用分配比例的影响

依照这一定义,我们会发现,简直一切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双边市场:

淘宝是个双边市场:淘宝上的卖家越多,产品越丰厚,买家就越多;买家越多,反过来又能吸收更多的卖家来淘宝开店,最终构成“万能的淘宝”


互联网平台


百度/google的搜索广告是个双边市场:用户越多,在平台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就会越多;同时,平台的数据积聚越多,变现效率就越高,这也决议了搜狗和360在搜索变现上的边缘位置。

微信的公众号是个双边市场:微信的用户越多,公众号的运营者就有动力提供更多的内容,公众号的内容越丰厚,反过来又能吸收更多的用户。

Uber、Airbnb、达达配送也都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平台上的效劳提供者越多,效劳体验就越好,消费者也就越多;消费者越多,效劳者的收益预期就越大,因而效劳者的数量也会变多

双边市场的性质

既然大多数互联网平台都是双边市场,我们就能够依照上面Jean Tirole对双边市场的四点描绘,深化实质,从双边市场的角度解释互联网平台的各种现象:


互联网领域


首先,由于双边市场的价值决议于市场的稠密度,双边市场树立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快速积累用户,增加市场的稠密度。当市场的稠密度到达一定值时,市场的正外部性开端显现。简单来说,在一切技术、架构、运营战略都一样的状况下,一个用户数是100万的平台,其用户收益远远高于一个只要10万用户的平台。当用户数足够多时,平台自身就树立起了一个壁垒,由于一切竞争对手都提供不了相似的用户收益。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假如如今有个土豪再想做个淘宝,即便他把一切淘宝的代码拷贝过来,一切淘宝的员工都克隆一份,这个新平台仍然无法打败淘宝,由于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找不到商品,商户在这个平台上找不到足够的用户,这个平台的买卖收益会明显低于淘宝。


而关于一个新的平台来说,为了快速提升稠密度,最重要的手腕就是补贴。补贴是拿金钱换时间,最快速度的养成用户习气,把用户吸收到平台上来,一方面完成范围经济,一方面每个用户在运用平台买卖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正外部性,降低其他用户运用平台的买卖本钱,提升平台对其他用户的吸收力。

同时,双边市场的另外一个性质是跨边网络效应,也就是市场上一方的数量决议了对另一方的吸收力。跨边网络效应能够使单向的,也能够是双向的。比方淘宝就具有双向的跨边网络效应,而百度/google的搜索广告就只要单向的跨边网络效应(用户数量决议了广告主数量,广告主数量对用户数量却没有正向影响)。

这一点对互联网平台的运营战略又产生了深入的影响,决议了到底把精神放在吸收哪一方上。假如是淘宝等具有双向的跨边网络效应的平台,对恣意一方的拉动都能够有效增加平台的吸收力。但是假如是只要单向跨边网络效应,就应该把精神放到最有效的方向。比方搜索引擎只需求提供足够好的效劳,树立用户方面的垄断,广告主自然就会找上门来;没有用户的话,即便广告主拉来了,早晚还是会流失。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双边市场的运营又有了新的应战:供需双方是高度本地化的,因而要保证每个区域的供需都是均衡的,每个区域都需求需求方->供应方,供应方->需求方的多轮相互拉动,只拉动一方是无效的。这方面uber也是个有趣的例子,和uber的产品经理交流时,他提到uber早期把主要的运营精神放在了吸收司机上,而关于用户,则主要是经过发优惠券砸钱的方式停止运营,主要的缘由是在没有司机的地域,用户的出行需求也是持续存在的,只是由于没有司机,当新的区域从没有司机变成有很多司机的时分,用户是十分容易被唤醒的。

总结以上几点
当一个新的双边市场树立的时分,有三件事十分重要:第一,需求快速树立足够的市场稠密度,来树立较高的用户收益和竞争门槛,第二,在运营的时分需求依据市场网络效应的类型来选择适宜的运营战略,拉动适宜的一方;第三,本地化效劳市场需求同时调控双方,当一方过剩时马上去吸收另外一方,并竭力坚持供需均衡

这几点能够从滴滴快的、uber的出行大战中得以考证:每个平台都尝试经过补贴来快速增加市场的稠密度,树立竞争门槛;每个平台在进入新区域的时分,都会用不同的手腕去吸收效劳提供者(司机)和效劳消费者(乘客),并且对双方的运营活动都会是同步的,保证相互拉动。当市场稠密度到达一定水平,参与者又经过兼并而完成垄断以后,市场就完成了供需双方的正循环,同时也根本不再补贴用户。

这方面达达配送也是个有趣的例子。达达是个基于众包物流的配送平台,商户从饿了么、美团等平台接单,然后在达达上发单。兼职的配送员在平台上抢单和配送,完成后取得配送费用。显然,达达也同时面临市场稠密度、运营方的选择和供需坚持问题。

为理解决市场稠密度问题,达达运用的战略是早期提供高额补贴,以处理市场的冷启动问题。随着单量密度的增大,配送员的时薪也会逐步升高,平台也就能够在不降低配送员收益的状况下逐步降低补贴,直到取消补贴。

而在网络效应方面,众包配送平台具有双向跨边网络效应。单量越高,可以吸收的配送员就越多,这是强跨边网络效应;同样,配送员的数量对商户的数量也会有影响:当配送员的数量足够多,可以提供更好的配送体验时,发单商户的数量也会增加。因而,达达会同时停止商户和达达的运营,应用双方的跨边网络效应来相互吸收。


互联网需求


在供需均衡的坚持方面,问题会更复杂一些:要保证每个区域上供应和需求双方是均衡的。当单量太多,配送员数量缺乏时,配送体验会变差,商户就会流失。当配送员太多,而单量缺乏时,配送员的人均收入会降低,局部人也会流失。因而,必需采用价钱/非价钱手腕来调整每个区域的供需。这一问题其实触及定价、市场匹配等多方面内容,优府信息技术小编在后续会为大家介绍。
(互联网责编: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