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即从农业社会到工商业社会的转变,是一次基本异于此前的变化,是一次质的飞跃。关于这个雄伟而艰巨的变化,仅有器物工具方面的进步是远远不能完成任务的,人类需求新的思想理论来照亮前行的路,需求新的文化体系来托稳航进的船。旧社会原有的思想文化不可能胜任这个历史重担,我们必需积极盲目地去努力创立一个真正属于现代中国的新文化。
创立新文化在理论上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完整丢弃原有的文化,平地起高楼似地新建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一个是从原有文化体内寻求积极有利的成分,经过改造和发扬这些成分去抵抗和化解那些消极糟柏的成分,从而逐步使原文化蜕变卦新,这能够叫旧瓶装新酒或老树发新枝的途径。乍听起来,好象平地起高楼的途径更具有吸收力,但无数的经历经验,包括他国的和本人的,已证明了此路不通!它只是一些书生们的良好愿望而已,历来没有变成过理想。由于人类社会的开展历来都是绵亘不时的,谁也做不到让社会与过去一切立刻快刀斩乱麻,彻底重新开端。
一个人尚且很难做到,何况是扑朔迷离、内里千丝万缕互相勾连的社会呢?所以我们实践能走的只要第二条途径。 经过这条途径发明新文化的首要前提是要精确把握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不利要素和积极有利要素,以肯定新文化的衔接点和生长点。有了点,就会有线,有了线,就会有面,细雨润物,水滴石穿,经过不懈努力,新文化迟早会从旧文化体内生长出来,并壮大成参天大树!
那么中国新文化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在旧文化中的何处呢?
这就需求全面而充沛地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国人眼里简直就等于儒家文化,好象中国文化就是从孔孟到程朱,开阔些的也只是加上老庄和孙子兵法什么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远比这要复杂。固然自汉以降,特别是自宋以降,儒主道辅的思想文化的确占领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但他们历来没有一手遮天过。中国文化实践上是分红两个传统的,一个是在官方士人中间的传统,一个是在普通老百姓中间的传统。这两个传统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即便儒家文化在士大夫中和在底层百姓中的偏重也是很不同的。
总的来说,老百姓中的那个传统更朴素一些,但糟粕和消极要素也更多些,自觉迷信、求神拜佛、逆来顺受、小农认识、自认草民、一盘散沙等简直是旧中国老百姓的画像;官方士人中的传统固然更成体系、更有理论底蕴,但其本质上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糟粕也很多。官方总的特征是儒表法里、软硬两手,固然方式上是独尊儒术,但统治者一天也没有忘掉法家的“法、术、势”。文人士子的特征则是顺则儒、逆则道,后来又添了禅宗,禅宗固然属于佛家,但其功用却与道家相近,都为肉体抚慰剂。“有道则显,无道则隐。”这话精确地概括了文人士子们的传统,而这个“显”也只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面目就是这样的吗?
若真如此,新文化的确很难找到其衔接点和生长点了。但是,且慢,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穿过悠悠的时间隧道,我们发现了墨子!
是的!墨子的理想就是要让天下苍生都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为了这“天下之大利”,他能够做自我牺牲式的斗争;为了这理想,他祈望人际间、国际间能“兼相爱,交相利”,用现代话说就是要博爱互助。他喜好战争,反对侵略,但决不是陈腐地反对一切斗争,面对侵略者,而是坚决予以抗击。
他倡导节省,以为在普天下还有丰衣足食者的状况下追求享用就是立功!他不置信什么命中必定,却很注重社会习尚对人们的影响,所以他高呼要亲贤士、远小人,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习尚。他还提出要选举最贤能的人来指导国度,而且整个社会都要重用贤士,崇尚贤士。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提出了上述思想主张,是多么珍贵而巨大呀!所以伟人说:“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胡适则更明白地说:“墨翟或许是在中国呈现过的最巨大的人物。”鲁迅也以为“墨子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他不只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提供了新文化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固然墨家思想中也有局限以至糟粕,其理论也欠深化和完善,但其中能与现代文化理念相衔接、相转化的成分要比儒家和道家多很多。我们来看:他的“兼爱”主张可直接通达博爱对等主义;他的“非攻”主张可直接通达战争主义,以至比现代一些反战思潮更合理;他的选举想象可升华为民主思想;他的工巧思辩可升华为科学思想;他的“非命”论曾经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他的“尚贤”“节用”更是良好社会风气所必需。能够说现代文化的根本理念中,只要自在和法治不曾在墨家那里萌芽。
而相比之下,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利于现代转化的成分都较墨家少,儒家也只要在教育思想和修身之道方面,道家也只要在人生终极考虑方面尚有着积极意义。所以,墨家完整有资历比儒家和道家愈加遭到我们的关注和尊重,完整有资历取代儒家和道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