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年龄結婚才正常?这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个人气很高的答案,很有意思,有网友说:“男子60周岁,女子55周岁,这样结婚后双方都有退休工资,也不用上班了,很幸福。”
这个答案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不正常。因为在大众标准里,年轻人到了二十几岁,就该恋爱结婚,三十几岁得有家庭有事业,看起来特别幸福、稳定。所以,在大多数人眼里,一个人年龄越大,在婚/育方面的价值就越低,更别说五六十岁才结婚了!
但这个反常的答案,仔细一读又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没有经济负担、不需要背负太多未来的时候,好像更容易获得真实的情感和幸福。
正常年纪结婚的人就一定能幸福吗?不过限定到“多大”二字,多数女性还是想在三十岁之前结婚的。毕竟,在大众婚恋观里,29岁是大多数女性的价值断崖。哪怕她再优秀再出众,一旦年龄超过三十,好像一夜之间能成为明日黄花,所有人都能上来说她一句“你看你眼框那么高,挑来挑去,把自己挑剩下了吧!”这种所谓共识,让很多人不得不在考虑自身感受的同时,关心起其他人的看法。
可我多问一句,正常年纪结婚的人就一定能幸福吗?正常年龄结婚,恐怕并不代表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我不否认,从科学角度讲,二十多岁女性生孩子会更顺利一些,身体机能也更健康。但并不能因此就要求所有的人都在这个年龄段结婚生子,并把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归类为“不正常”。
开放二胎以后,三四十岁的高龄产妇们还多如牛毛呢!而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有许多种,也并非全然体现在生育上。正常的生活也可能是深渊。
那么到底什么是“正常”结婚年龄?
记得《奇葩说》的辩手邱晨在看过音乐剧《近乎正常》后说过,“有时候我们强行让自己快乐,强行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正常人,我们付出的代价多到常人难以想象,但实际上,好难说每个人都是正常人。也许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能形成一个正常的群像,但我们每一个个体,离正常的均值可能都有些偏差。”
有时候想,其实,我们想做的不应该是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有爱的人,懂得追求的人,愿意付出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吗?而不是那个在别人眼里“正常”的人。
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他写的就是所谓的正常人和大众眼里不正常的人。拉里恰恰是个在所有人看来“不正常”的青年。他年纪轻轻,但不想工作,貌似游手好闲,希冀能追寻到人生的意义。所以,离开伦敦到巴黎“晃膀子”,住廉价旅馆,喝便宜咖啡,经常泡在书堆里。后来又当煤炭工人、农场帮手什么的,还跑去印度住了五年。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前半生颠沛流离。
他有个青梅竹马的女孩,叫伊莎贝尔,是个正常女孩。受母亲影响,想过富足的社会生活,并在二十三四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很爱她的人。不过这个人,并不是她最爱的。
我敢说,如果拉里不是因为当飞行员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人生变故,能安心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伊莎贝尔应该会在二十出头时嫁给他,生一双儿女,常驻巴黎、伦敦,偶尔到瑞士、佛罗伦萨等城市度假吧。
因为她不止一次地说过,她爱拉里,希望跟拉里在一起。正常的伊莎贝尔在正常的年纪嫁给了年纪相仿的格雷,顺利过上了中产生活——能够穿漂亮衣服,参加不同的舞会,能跟上流的人交际。不过她即便嫁人后,也没有完全释怀跟拉里之间的感情。等到她三十多岁后,有了两个乖巧懂事的女儿,跟生意失败的丈夫回到巴黎暂住舅舅的公寓里,重新遇到拉里后,还是做出了不得体的事情。她甚至妒忌拉里即将要娶的姑娘,索菲。哪怕索菲是一个堕入深渊的女人,但由于她即将嫁给拉里,她嫉妒她。
她貌似坦荡的约索菲在午后去试婚纱,但故意爽约带着女儿去看牙医,把嗜酒如命又好不容易刚刚戒酒的索菲一个人留在会客室,而会客室里恰好放着一瓶上好的葡萄酒。
索菲打开了那瓶酒,喝得醉醺醺逃出了伊莎贝尔的房子,没有嫁给拉里,还最终被人割破脖颈死在了码头。如此叵测心机,我们又很难说她“正常”。
伊莎贝尔在二十几岁结婚生子,完成了传统社会对一个女性的“要求”,可她并没有真正拥有健全的人格,变得豁达、自信、独立。她真正的成长是在经历了丈夫破产、生活跌入低谷、时间给了她更多历练后,才慢慢得到的。
最浪漫的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草率的婚姻少美满。我想,所有不成熟中最大的草率,就是你尚对“本我”角色缺位,和对“自我需求”存在偏见,况且,假使你认为结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问题终究会常常发作。
嫁你想嫁的人,什么年龄都可以
年龄的焦虑不应该时时刻刻影响着女性,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性别观念压迫。女性超过三十多岁结婚就是剩下了、晚了,那么男性为什么就获得了更多年限的豁免?
我不止一次提起过舒淇主演的《剩者为王》,但这次想特别解读的是老戏骨金士杰作为父亲所说的那段话,让当时在电影院的观众泪流不止。“其实我以父亲的立场,不应该把这些对你和盘托出,可是她是我的女儿,哪怕一直以来,我跟她的妈妈都挺担心的,有的时候甚至连我们都会走偏了,觉得不管怎么样,她能找到结婚的对象就好了,她没有遇到爱的人嘛,没关系,找个会过日子的人,好像我们也能接受,但到头来这些话都是随便说说。”
“我是她的父亲,三十几年前是她来了,才让我成为一个父亲,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够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让我可以把她的手,无怨无悔的,放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手里,才不至于我后悔,怎么当初这么样把她送走了。”“(嫁给爱情)这是她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一个准则,作为父亲,就应该跟她一起去守护。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都不行。”
有观众说:“我爸要是能跟我说这样的话,我能抱着他哭三天三夜不带停的。”
但实际上,大多数父母无法说出以上动人心魄的话,更无法理解超过三十多岁还不结婚生子的女儿。他们为她担忧,更怕别人觉得这家人不正常。
这种情绪会传染,从七大姑八大姨传染到父母,从父母传染到子女,让人惶惶不安,深感不幸,好像自己就是那个做错了事情的人。想要“正常”活在别人眼里是很难的一件事吧。别人那么多,要求也五花八门,谁又比谁正常呢?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但这些规则会变化,会修订,会扩大限定的范围。就像“人多大结婚、生子才正常”这个问题一样,它跟社会发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古代人还十四五岁就该结婚呢,在古装韩剧《白日郎君》里,女孩子一旦超过二十岁还不许人家,就得被县官硬指派一个单身汉呢!这么简单粗暴的事,放在现在就是“不正常”了。
别人眼中的你,不一定就真实如你。
那么,你到底多大结婚才正常,应该取决你什么时候遇到了那个想结婚的人,或者你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如果你像伊莎贝尔那样,到了二十多岁,可还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请不要着急嫁给一个条件还不错但你并不喜爱的人。或许,以后你会饱受后悔的煎熬。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正在最好的年华做着最喜欢的事,只是还没遇到对的人,那就先把想做的事情做好。你的人生并不完全为了“嫁给某个人”或“替他传宗接代”,你是你,也有理想、目标、价值,不是一株依附着大树生长的藤蔓。
多大结婚才算正常?也许二十岁,也许三十岁,也许四十岁,谁知道呢!但我希望,当别人知道我要结婚时,发出的感叹是:你终于嫁给了那个想嫁的人,而不是你终于在正常的年纪把自己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