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发产业结构发生的四大变革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自1970年代以来就被誉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工智能使智能设备逐步实现了从了解物理世界到落地个性化场景的跨越。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生产力,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经济竞争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人工智能技术


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是富民之本。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经济发展的重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当前环境下,实体经济的创新离不开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目前,应用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多种技术的结合,硬件设备或软件设备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不同领域的商业惯例,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包括医疗、零售、金融、教育、农业等领域,通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与图像(CV)、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创新发展。以医疗为例,依托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在提高医疗服务和疾病诊断效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视觉,通过医学图像诊断疾病;另一方面,它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了解”患者对症状的描述,然后根据疾病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深度学习,从而诊断出疾病。这两个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体验,对未来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产业


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将人工智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要大力发展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兴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智能升级。制造业、农业、物流和金融业。在商业、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代替人或与人一起工作,促进了网络智能设计制造和服务,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重塑了产业链和价值创造与分配方式。

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关键问题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作为高性能产业,对于提升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智能制造的发展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换言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直接推动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从智能制造设备到智能车间和智能企业,从智能供应链到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制造业趋于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的产业结构。根据2017中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发布的《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发展规划(2017-2021年)》,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全面建立,智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超过3万亿元,年均增长可达25%。此外,中国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智能制造行业将迎来下一个蓝海。


智能制造产业


201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制定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和标准化体系,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国防、医疗、工业、农业、金融、商业、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应用。 


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无处不在

通过与各个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行业融合,共创共享智能经济形态。届时,智能家居、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世界将构成不同层次的智慧社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将构成智慧经济的不同领域。


智能升级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也在悄然改变世界,这是继工业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之后人类文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科技产业责编:陈峰 )
2021年08月06日 14:2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