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是全球著名畅销书《人类简史》的作者,而《未来简史》可以视作《人类简史》的姊妹篇,该书强调了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能正在重塑人类和世界。在书中,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一个震撼性的观点: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但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最终它会独占市场。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然而事实是否如尤瓦尔·赫拉利提出的那样,99%的人类都将成为“无用阶级”呢?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为什么要工作,第二个是人工智能存在的道理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工作,这是个古老的问题,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理解人首先是自然生物,其次人还是社会性的生物。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佼佼者,从人类的发源地——东非大裂谷走出,在除了南极以外的全世界范围繁衍不息,我们都是通过群居狩猎和采集完成食物采集的,慢慢的负责采集食物的女性发现了通过播种植物种子可以稳定的收获人们所需的粮食,于是母系氏族便开始了。
在人类的植物种植过程中及传统狩猎并存的特定历史时期,陆续发明了石锄、石斧等增加种植及采集效率的工作,于是氏族内部会产生分工,一部分人专门生产石锄、石斧,一部分人专门负责种植和狩猎,这就形成了氏族内部的分工机制——同时,其他氏族可能发现了高效圈养牲畜的方式,出于人类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对不同类别食物的青睐,氏族与氏族之间便产生了交换,交换的结果就是人类为了更多的获取他人生产出的产品,就必须更高效的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于是有种植经验的人成为了职业的耕种者,有圈养经验的人成为了专业的畜牧师。
商业促使了繁荣,在人们分工和交换产品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出现了第一次产品过剩——积累的产品已经足够多了,私有制由此产生,然而私有制的产生并没有致使人们的满足。那些有丰富产品积累的人开始去追求新的产品,华丽的衣物、细腻的烹饪、精致的工艺品,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因此部分人类脱离了食物、工具、简易衣物的生产,进而去生产更精致的产品,供他人消费,甚至有人专门从事撮合他人进行产品交换的工作,便形成了商人,于是人类的第一次产品过剩危机,就被顺利的解除了。
为什么人工智能可以存在?
这时我们就能解答第二个问题了,人工智能存在的道理是什么?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工智能也是在提高我们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动机和原始社会依然相同,为了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累积财富——简单地说,就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财富,进行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只不过因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现阶段大多数人类较低的生产水平产生了巨大的矛盾,短期来看,人工智能确实会挤占99%的人类工作,让这99%的人失业。这个过程一定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强烈反抗,但无济于事,因为任何人也无法阻止时代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本质,便是人们把以往总结的经验,通过验证和证明,按照一定的逻辑设计出一套复杂的程序,用于代替人类某些重复的、简单的、乃至复杂的工作,不要妄想你的工作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哪怕是艺术工作者依然会被人工智能冲撞的体无完肤。
拿音乐为例,音乐的本质是若干组的声波按照和谐的震动频率关系进行排列组合产生的,这是人类进化出来对声波的感性认知能力,我们已经通过将数学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出了怎样的频率组合会产生悦耳的歌曲,大和弦的组合会产生明媚的感觉,同时小和弦的组合会产生忧郁的感觉等等——因此我们只要找到音乐美感的系统性规律,人工智能也能谱写出美丽的乐章,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不是如何防止人工智能冲击我们所处的行业,而是如何将我们的行业和人工智能相结合。
同时不得不提到人类的社会概念,群居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性,人类社交、情感、精神层面的需求从人类建立起群居生活的那天起,就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我们无法和猫狗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因为本质上我们仍然为猫狗的饲养者,而不是”同居者“,只有和自己具有同样外貌、智商水平、社会价值观的人,才会和我们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