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设计需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一个成功的体育场馆不仅能够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带动作用,其本身也必须是独立运作的商业体。但如何成功商业化的运作一个体育场馆呢?这个成功是有前提的:体育场馆本身必须具备商业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否则就是最有头脑和经验的管理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然而,设计本身没有对错,只不过因为时代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


体育场馆


10年前一个成功的场馆设计在今天很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了解现代商业化体育场馆的历史与发展路径对于行业从业者 - 包括管理方、设计方、业主方、建设方等 - 都有着积极意义,也更能够帮助提升最终产品 - 体育场馆 - 的实操性。


两种体育场馆的设计概念及案例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棵松体育馆算起,中国接触到并拥有现代意义上的商业化设计的体育馆(commercially-sound arena)已经十年有余。

体育馆通常呈长方形,因其短边两侧为竖直墙面,因而坐席数量很少。场馆本身坐席数量不多,主要观众类别区分为一般观众和主席台嘉宾,基本没有疏散大厅(concourse)这个概念,上层坐席区的观众需要从下层坐席区进入后再向上爬楼梯到自己所在区域。现在大部分大学内的体育馆以及早年建设的体育系统内的场馆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其英文中对应的名称是gymnasium,或者简称gym。早期建设的某些大型体育场馆也会采用这种设计思路,如1983年建设的香港体育馆。


体育场设计


除去场馆本身容量尺寸不说,体育中心从场心到座椅区,甚至到外部疏散大厅(concourse)都基本呈椭圆形。场馆通常分为多层 - 一般有上层坐席区、下层坐席区、一层或两层包厢层、一层俱乐部坐席层(club seats),每一层通常都有专门的疏散大厅,持该层坐席票的观众直接从疏散大厅上到相应的楼层后再进入坐席区。


包厢(suite)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通常可供12 - 20人一起观看比赛,且通常配套餐饮服务。俱乐部坐席通常在下层坐席(lower bowl)以上的位置,其座位通常连通着配套餐饮及服务设施,俱乐部坐席观众也可通过专门的入口进入观赛区域。这种风格的场馆就是现代商业化的体育场馆,其英文中对应的名称是arena。


体育场坐席


现代体育场馆设计的核心思路是根据消费者群体的画像分析(demographics analysis)来设计碗区(bowl)及其他配套服务区域,并对行业未来数年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期以保证在几年内设计具有时效性。消费者在场馆内观看赛事或是活动演出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在除了赛事及活动本身以外有一定消费,如餐饮、衍生品等。消费者观看赛事不再是一种奢侈体验,而是像电影一样成为其周末或周中的重要娱乐组成部分,构成其可支配收入部分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场布局


古罗马斗兽场设计对商业化体育场馆的启迪
这种设计理念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古罗马斗兽场的碗区已经根据观众的不同而设计不同层级:

斗兽场中视角最好的坐席是在南北两端的包厢内的坐席,全部是为罗马皇帝预留(上图中没有显示)。与包厢同一层、围绕在包厢两侧的坐席是斗兽场中次好的,预留给古罗马参议院的议员(senator)。到现在人们还能在一些坐席背后看到曾经坐在这些席位上的议员的名字。再往上一层的坐席预留给不是参议院成员的贵族(equestrian)。

接着再往上的坐席预留给古罗马的平民,而比较富有的平民的席位较为靠下,较为贫穷的平民席位则较为靠上。在这一层,一些比较特殊的群体的专属坐席区域也有定制化的考量:比如外国使臣、放假的士兵、由老师带领的学生等。平民和贵族的坐席都是石制。到了多米提安执掌皇位时,在斗兽场的最上部分又增添了一个部分,预留给更加贫穷的市民以及女性。这个部分的坐席区非常陡峭,通常没有座位,或是只有木制的长条凳。一些群体被禁止进入斗兽场,例如墓地工作者、演员、及前角斗士。


罗马竞技场


现代体育场馆的设计应当从观众(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来考虑 - 一种最粗犷的分级为不分级,或只分为上层(upper bowl)和下层(lower bowl)。然而,随着现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日益进化,这种粗犷的设计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场馆商业化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中等城市、没有任何职业体育球队或成熟的演出市场,是否有比要建造一座有150个包厢的18000座的体育馆呢?这些都是投资者或政府部门的投资决策者需要考虑的,否则最先进的体育馆,也只是城市财政的负担而非贡献者。

(体育产业责编:陈峰 )
2021年06月22日 05:2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