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杭州山市之间,藏了一座“森林会所”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李阳

THE DESIGNER

李阳,G.ART集艾设计副总经理、设计董事,主持设计并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优秀项目,在诸多国际设计大奖中屡获殊荣,包括: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德国iconic标志性设计大奖、美国IDA国际设计奖、IAI亚太设计、法国DNA设计大奖等。

点击视频走进杭序府



在钱塘江支流与群山的环抱之间,“杭序府”会所静静地挺立于杭州城南的一处坡地。它既是一处高端住宅配套空间,也是一处能独立存在的综合生活场景——集社交、康养、私宴于一体。项目由集艾操刀,从概念到落地历时近两年,在空间与情绪的交织中寻找属于杭州的当代表达。


杭州是一座节奏微妙的城市:有西湖的云影与潮水的起落,也有现代商业的紧凑与快节奏。集艾试图在这两种节奏之间找到平衡,用抵抗标准化审美的设计理念织就空间——重解奢华让材料与光影在细节中讲述质感的真谛,借森林的韵律让人放慢脚步、接近生活本质,在场域之间以动线与情绪的递进一首属于当代的新奢诗韵。


高低错落的石面上,水迹蜿蜒至入口。“杭序府”的入口没有金属闪烁的巨型门头,也不见理所应当的高奢符号,将杭州江水所衍生出的峡谷特质植入,由直觉调频,让你不自觉放慢脚步,捕捉隐约的水声与空气中石材与木质混合的温暖香气。



一层入口处种植的大树

与中央车站的黄金树形成一座倒影的世界。

动线从从地下一层的落客区开启,由缓坡进入中央车站,一棵金属制成的黄金树向上伸展开枝叶。枝干线条如同植物的经脉,是经过参数化设计后生成的曲线,与一层室外的大树形成一座倒影的世界。它是设计团队关于家庭与时间的象征性投射,呼应了中国人“庭前种树,树荫纳凉”的传统记忆,“我希望这颗树可以陪伴一个家庭从孩子长大到老人年迈,也许它是整个场所生命的开始,且蕴含了无限的未来。”李阳说道。


“峡谷之森”自然成了整个“杭序府”会所的导引。李阳试图将“森林”转译成空间语言的重要隐喻,但他并不满足于“种满树”的表面化处理,而是将“森林”抽象为节奏与呼吸的容器,而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元素便是跨越三层的“藤蔓”构想。



“设计的过程从来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原建筑一层前厅大堂的层高较低,极为影响住户归家的感受。为了最大化“呼吸感”的体验,李阳与团队通三层挑空的处理,反向致敬中庭之父波特曼:将四周空间抬高,中间层的楼板悬浮于四根如藤蔓般向上生长的支撑住上,仿佛一片不依附于墙的林间平台。空间由此获得了纵向的张力,让视线得以延伸,呼吸得以舒展,向前可见天地与四季流转,左右通行又有亦步亦趋的神秘感。



设计团队始终追寻以时间验证经典与恒久的价值,

因此在每件单品、每处细节材料的处理上都极为考究。

从前厅通往各个功能空间的连廊,同样值得驻足品味,

材质上巧妙融合了石膏、青铜和木材,

在极简的线条中彰显灵巧与对艺术的敏感性。

“音乐是理性的,但我们感受音乐的方式却是感性的。”李阳在描述杭序府会所时,将设计比作一首有着严密结构的乐章。“空间也该有节奏,人走入其中,就像走入一段旋律,有些空间是明亮的,有些是暗的,有些通向外部,有些沉入内部……”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让“杭序府”会所不仅是“有节奏的森林”,也是“能呼吸的建筑”。



作为钱塘江沿畔的项目,理解在地的文化是设计的发端。李阳对杭州的总结和归纳,也像他对森林的理解一样——在复杂与割裂中提取到表面之下的内核。这座城市既有南宋的风骨和园林的诗意,也有互联网经济下的浮华和审美错乱。而他所能做的,便是从这“复杂”之中进行梳理,不去迎合被流量规训下的审美标准,重新沉静下来,将杭州“慢生活”里的那一面,以松弛之态书写高级的秩序感。


与杭州相关的线索被自然地植入到不同的空间中去:桂花、白玉兰、香樟、睡莲……这些暗线带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杭州的轻柔、东方的诗性。西湖雪柳的意境被化入私宴区的宴饮美学,空气里浮着梨花与龙井的清香。红铜吊灯垂枝如柳,餐盘釉色渐变似柳梢新绿;金属边柜雕饰植物纹样,铜色与木韵交织,暗藏江南园林的精致。


私宴区的拱顶虚实相间,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形成独特的空间表情。保留私宴区的私密体验也是设计团队始终坚持的原则,因而即便在室外互动的设计上保留了舒适的景观视野,如山峦攀升的外建筑体块依然可以形成有效的独立隔绝。



在雪茄吧,空气里弥漫着桂花与烟草的双重气息,墙面不急于宣示,而是让香樟木的肌理慢慢显现。茶室的气味是另一种语言:檀香与白玉兰,来自法喜寺的清冷意境被移植到这里,像一段静水流深的插曲。设计强调光线与结构的配合:“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明亮,也不是每个空间都需要开放。情绪同样需要节奏。”




这些元素不是符号化的展示,而是融入了空间的肌理,在微妙的材质转化中隐喻空间的“生长感”和“松弛度”。270°无边泳池以峡谷瀑布为主题,天花的设计将江水的波浪引入,视觉延展至室外,唤起人对“浪花层叠”的想象。泳池扶手如同藤蔓枝叶的触角,从水中小露,带动着生命上下起伏。




健身房地面采用亚光皮革面,

酸洗面大理石做为地面防滑石材使用,

所有设施皆对齐高端酒店标准。

空间整体的色彩处理同样克制,“亚麻色系”的运用既是对杭州柔和气质的回应,也构成了整个项目的视觉基调——不张扬,却持久舒适,用真正的体感反馈来讲述关于“品质”的真谛。




在当代地产开发的语境下,“杭序府”代表了一种难得的自觉——对标准化语言的反思与突破。“真正的‘奢华’并非大logo或符号化的元素,而是可以体现在小众的质感、松弛的生活方式中。设计的目标应是回到文化内核,形成独立的审美表达,并敢于发出独特的声音,而不是迎合唯一化的大众标准。”在讲述设计过程中,李阳始终强调“非标化”的重要性。


半开放式的酒柜刻意从正面角度隐藏了功能,

成为一堵完整的背景墙,

从视觉上实践“克制的奢华”;

巴西绿石的表面带着浓烈的热带气息,

与江南的含蓄形成一次蓄意的碰撞。

而“去奢华”的选择此刻更像是一种审美上的回归,它不是符号化的东方风格,也不是显性的法式装饰主义,而是一种从材质、结构、光线、比例里缓缓散发出来的“体感美学”。进入行政酒廊,如同进入了一场气质的切换:森林的氛围被引向社交的温度。吧台像一条横卧的溪石,柔和的曲度引导形成一个环抱的姿态。



刨除元素的堆砌,李阳将杭州本土对“舒适”的记忆转化成一座“葡萄架”。客座区域的藤蔓构架如同林荫下的小亭,将大尺度的空间切分成一个个更为紧密的半开放角落。灯光收敛得恰到好处,是像峡谷夜晚的点点星火——柔和,却足以让面前的茶水泛起一圈微光,将整体如“亚麻质感”的舒适延续。


项目从构想到落成始终拒绝显性的炫耀式美感,而是将质感藏进可触的舒适里:石材的温度、木面的呼吸、织物的细腻、灯光的克制。李阳形容这种方式为“去表演化”——不急于用大面积的昂贵符号来标榜价值,而是在使用者与空间的亲密互动中,让价值慢慢显现。


“打破规则”的理念也在以各种形式在空间中进行阐释。

而解构的过程不仅是美学选择,也是理念的外化。在这里,奢华不是固定的形容词,而是一种被重新定义的体验:材料被赋予触感上的记忆,家具与动线之间保留呼吸的间距,光影在表面游走而不直接裸露。这样的处理背后,是集艾始终坚持的“多一分留白,少一分干扰”原则——空间应该是生活的背景,而非舞台的聚光。


空间不该是一个被控制的盒子,它也能像大自然中的藤蔓般生长,不知尽头,不求定义。“我们所到之处,皆是家”,在这个项目中,归家不再是形式上的门厅归属,而是一种情绪的落定、一种心灵的归巢。



监制 | 米芷仪

摄影|朱海

空间造型|吴量

文|S

编辑|Han

设计|darki

视频拍摄 | 瀚墨视觉


把1600㎡花园搬进家!上海近郊三代同堂的艺术之家

家的炼金术,“钓鱼佬”与设计师妻子的秘密基地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