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国内也开展了20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的建立,互联网真正浸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互联网也直接横向冲击了各行各业。
在互联网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和产品,曾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商业形式、管理形式,都与传统企业大相径庭,他们能够直接与用户树立联络,充沛获取用户的需求,制造出精致适销的产品,同时经过互联网直接出卖产品,免去代理商、分销商等中介渠道。所以,他们与用户走得更近,运营效率更高,整体竞争力更强。
小米科技就是运用互联网商业形式胜利模范之一,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2011年8月开端推出第一款手机产品,经过短短几年的开展,2014年小米科技含税销售额743亿元,以火箭般速度打败了苹果、三星等对手,一举夺得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小米科技的快速崛起,就是互联网思想应用的最好诠释。
小米科技雷军提出了互联网思想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总结来说,互联网思想的中心包括用户思想、产品思想、参与思想等。
互联网思想不只仅是能够在企业运营中运用,每一位职场人士,特别是管理者,都应该学会应用互联网思想进行工作和管理。
1、用户思想
用户思想是互联网思想的中心。用户与顾客、客户不同,用户是指直接运用公司产品或效劳的群体。关于职场人士来说,一切与其工作有业务关联的人员都能够说是他的用户,由于这些人都会运用他所提供的“产品”,这个“产品”可能是一项效劳、一次会议、一封邮件、一份报表、报告、计划等。职场人士的用户包括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两类,外部用户如供给商、顾客、协作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媒体及其他组织的联络人员;而内部用户包括上级、下级、其他部门同事等等。
职场人士的用户和组织的用户有共性,但有一个显著的区别,组织与用户大多都是买卖关系,而职场人士与用户大多不是买卖关系(除了他的老板)。
在买卖关系下,讨价讨价才能较强的一方具有较高的位置,由于客户随时能够转向其他供给商进行买卖,所以简直每个公司都奉行“客户至上、用户第一”的理念。固然很多公司都在尽力维护这种买卖关系,但依然无法真正做到“客户至上、用户第一”,致使被客户、用户所丢弃,从而堕入运营困局。
对职场人士来说,他与老板之间是买卖关系。在买卖关系下,员工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看待其他内部及外部用户,就换了一种截然不同工作态度,常见的有两种典型不良作风,在管理者身上尤为突出:
一是官僚主义,以为本人经历丰厚、身份高,不愿放下身段去真正理解他的各类用户需求,高高在上、极度傲慢。
二是本位主义,一方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打着本人的小算盘,只想他人为本人提供效劳,而不想本人能为别人效劳什么。
在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影响下,组织的生机大打折扣,其结果就是远离客户,从而影响到组织为用户提供效劳的质量。
作为职场人士,特别是管理者,要树立效劳至上的理念,以对等之心看待工作交往中的每一个人,认真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真诚地为他们提供效劳,用户思想即效劳思想,这是互联网思想在工作中应用的第一要点。
2、产品思想
所谓互联网的产品思想,主要指产品要盘绕用户的高频刚需,经过快速迭代做出简约、极致、超越用户预期的爆品。产品思想请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快速迭代为手腕,以简约、极致为准绳。
乔布斯常常会当面检查设计稿,以至把文稿放大直接检查每个像素能否有问题;小米科技的雷军,直接牵头设计产品发布文稿,以至关注文字的配色,历经近百回修正仍不称心,在发布会开端前半小时,还提出修正意见。台湾第一餐饮集团王品公司内部管理控制请求菜蔬长宽误差必需在0.1厘米以内。此外,德国、日本的匠人肉体,也是产品思想的重要表现。在方向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议成败!
职场人士并不单独消费出与客户买卖的产品,但是,每一份报告、每一份计划、每一封邮件、每一张报表、每一项倡议都是他的产品;对管理者来说,每一项决策,每组织一次会议,每推进一项工作,也都应是他的产品。在买卖关系下,员工对上级、对老板的产品,每一行字句都重复推敲,每一页PPT都美轮美奂。但在非买卖关系下,很多员工既没有“用户认识”,也没有“产品思想”,不担任任,马虎对付,草率了之。
小米科技结合开创人黎万强在其著作《参与感》写到:互联网思想就是口碑为王;产品总是靠口碑传播,很员工埋怨收入太低,公司没有给予时机,但他们没有想到本人既没有消费出合格的产品,更没有产出所谓简约、极致、让人眼前一亮的“爆品”;既不契合客户的请求,更谈不上超越客户的预期。没有口碑,就无法树立本身的品牌,更谈不上职场的开展。
管理者是政策的制定者,是业务的推进者,处于科层制金字塔的顶端,其发布的产品更是直接影响到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工作业绩,应注重简约与极致,防止把业务和管理引向繁琐,把工作重点回归到运营的实质。
3、参与思想
参与思想,对组织来说是要与用户互动,小米科技黎万强提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期,而是卖参与感。
在组织内部来说,管理者是组织的中心,由于信息获取权限的不对等,各层级的管理者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管理中心,在互联网时期的背景下,80、90后重生代曾经普遍习气了互联网时期“去中心化”的特性,每一个个体都竭力伸张个人的需求,早已厌倦冷冰冰、机械化的势力主义。
王品公司一切财务账目完整透明,任何一位员工都能够从内网查到店铺的收入、支出、亏损,以至银行存款的金额。信息的开放,必然吸收员工的自动自发参与,王品公司的透明、开放文化,使它开展成为全球合计具有400余家店铺,15000余名员工的台湾第一餐饮集团。
在互联网时期,你把员工当成员工,那他也就只能成为员工,我们更应留意主动削弱“中心化”的管理形式,采取开放的态度,与组织成员共享信息,尽量让组织成员参与到组织的运营当中,没有开放就没有参与,没有参与,组织成员就无法构成认同感,从而无法从工作中取得成就感,工作就流于机械化和被动化,组织绩效也难以提升。
4、互联网时期下每个人应成为产品经理
工业时期的分工制与科层制,在互联网时期曾经凸显了其僵化、低效,以至反人性的弊端,作为互联网时期下生活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产品经理,特别是管理者,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经过互联网思想工具的应用,在每一项的工作中贯彻用户思想、产品思想、参与思想,力争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简约、极致的爆品,完成口碑为王。
(
互联网责编:
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