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传播的青春使者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叶昭 ——

做文化传播的青春使者

记者 张雯婧

  “我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火锅,因为它有‘团圆’的味道。”21岁的乌兹别克斯坦姑娘叶昭,是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留学生。已在中国生活了3年,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她,不仅是上合组织国家间青年友好交流的代表,更是一名致力于文化传播的青春使者。

  叶昭与中国的缘分,始于父亲书架上的一尊玉雕龙。2004年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叶昭,从小就常听父亲讲述中国的故事。因为痴迷于中国功夫,叶昭的父亲自学了汉语,并在2006年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那时的他,闲暇时光总喜欢跟同学一起到天津逛逛。“父亲总说,天津的点心甜如蜜,中国人的热情暖如春。”父亲从中国带回的万里长城装饰盘、茶叶等,都成了叶昭童年最神秘的“东方礼物”。

  高中时,叶昭选择汉语作为主修专业,开启了系统学习汉语之路。高二时,凭借一段行云流水的太极拳表演和有关“中国功夫”的主题演讲,叶昭在“汉语桥”中文比赛中斩获一等奖。也是这次胜利,让她更加坚定了留学中国的决心。2021年,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也成功叩开了天津师范大学的校门,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就此展开。

  在天津师大的美丽校园,叶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她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并加入校园主持人团队,汉语说得越来越“地道”。同学的友好、天津人的乐观也时刻让她感受着父亲所说的“天津是座幸福的城市”这句话的分量。“天津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我非常着迷。”叶昭说。

  因为加入《“洋主播”话天津》和《节气里的大美天津》等宣传类短视频的拍摄,她有了更多走出校园去感受天津风土人情的机会。在五大道听海棠树下的往事,于独乐寺抚摸千年木构的纹理,赴蓟州乡村记录直播带货的新农人……她喜欢带着照相机边走边拍,目的就是为了触摸更真实的中国。

  在“行走”过程中,最令叶昭震撼的是霍元甲纪念馆之行。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太极拳的她,仿佛在武者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汗水中,读懂了中国人的坚韧和中国武术气吞山河的豪迈。那一刻,这个年轻姑娘最想做的是向更多乌兹别克斯坦人展示中国武术的魅力:“真正的文化传播,不仅是通过书本上的印刷体,还要走进这个国家,用心去感受它的点点滴滴。”

  今年秋天,中国将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这也让叶昭兴奋不已。“上合组织为多国青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上合组织大家庭的青年人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新机遇。”如今,即将本科毕业的她打算跨专业申请攻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谈到未来,她说:“我想用新媒体架设‘数字丝绸之路’,用5G传输文化代码,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夕阳西下,背着书包骑行在校园里的秋水湖畔,叶昭时常会想起父亲书房里的玉雕龙——曾经静默的东方图腾,已成为为她打开东方之门、助她了解中国文化的“密钥”。这位年轻的“丝路使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古老的驼铃与数字时代共振新声。


(教育责编:王涛 )
2025年04月18日 11:0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