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银和陈康老师的重逢,12年后在重庆的火锅桌上,笑声和回忆把时间拉回贵州山村的课堂。那张跨越12年的师生合影,最近在网上火了,数万人点赞,留言里满是感动。何银从大山里的小女孩,变成了点亮别人的支教老师,这故事让人心里一暖。
12年前,何银还是贵州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她得走1小时山路,雨天路滑,危险多,累得小腿发酸。陈康和上海的支教团队来了,带来了文具、棉衣,还修了校舍,给村里小学添了新气象。
陈康的课让何银开了眼界。音乐、美术,这些在村里小学是稀罕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画画不只是涂颜色,唱歌还能有节奏。陈康还挨家挨户走访,鼓励孩子们,“大山里的娃,也能去看外面的世界!”
何银家境普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时候,她最想要的是有人关心。陈康团队给孩子们过生日,买蛋糕、吹蜡烛、唱歌,何银第一次觉得,生日还能这么开心,幸福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那时候的何银,觉得外面的世界遥远,像电视里的画面。陈康的话像种子,种在她心里,“别做井底的蛙,去看看更大的天。”她开始想,不只要羡慕,还要走出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12年过去,何银考上新疆的大学,学了舞蹈。她没忘陈康的鼓励,大学期间报名支教,去了新疆尼勒克县科蒙乡中心小学。站在讲台上,她教孩子们跳舞、唱歌,还带体育课,每周10多节课,忙得像个陀螺。
在尼勒克,孩子们送给何银折纸花和手写信。一个叫青格力的学生写道:“何老师,你教我们跳舞,让我们开心,我想你。”何银看着信,眼眶湿了,想起12年前,自己也曾送野花给陈康。
何银教舞蹈,不只是教动作。她告诉孩子们,舞蹈是表达心里的快乐,就像她小时候,从陈康的课里找到希望。她还鼓励学生们想未来,“你们想去哪个城市读书?”孩子们懵懵懂懂,但她知道,这些话会在他们心里生根。
贵州的山村也在变。泥巴路铺了水泥,县里通了高速,游客来避暑,村小学并到乡里,音乐美术课不再是梦想。何银每次回家,都觉得家乡更敞亮,像她自己的心境。
陈康也没闲着。他从支教到做公益,帮贵州引来更多资源。12年后,他和何银在重庆重逢,火锅桌上,师生聊得热火朝天。何银说:“陈老师还是那么热心,我们几个学生也没变,爱笑的还爱笑,腼腆的还是腼腆。”
网上那张合影,网友留言说:“老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晒了光就自己会发亮。”陈康却觉得,学生们的努力才最了不起。他常说:“我只是点了个火,孩子们自己走出了路。”
何银的支教经历,让她更坚定要当老师。她说,尼勒克的孩子能歌善舞,但专业动作得慢慢教。她想把陈康给她的那份温暖,传给更多学生,让他们也敢追梦。
舞蹈是何银的翅膀。从贵州到新疆,她跳着《黑走马》,把快乐带给孩子们。她说:“舞蹈不只是动作,是生活里的感情。”这感情,来自12年前陈康的课堂,也来自她对未来的信念。
这对师生的故事,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也照进网友心里。教育的力量不只是知识,更是让孩子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光。看到何银从山村走到讲台,谁不觉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