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映那么久,陈佩斯《戏台》的平台票房预测总算出来了:3.65亿。
提起陈佩斯,年轻观众可能没概念,可对无数老一辈观众来说,比如我,“陈佩斯”三个字,就代表喜剧。
从小品到话剧再到电影,他的喜剧,不会玩俗的,不玩网络梗大集合,就会戳人心底的悲欢离合。
陈佩斯拍喜剧电影的时候,距离周星驰的《喜剧之王》诞生,都还有十好几年,可以说国产喜剧很多手法,是他玩剩下的。
小品呢,更是他玩剩下的。
可有一段时间他告别了大银幕,转战话剧舞台。
一部《戏台》,演了十年。
豆瓣评分9.0,到现在演出300多场,场场爆满,场场叫好。
这次改编成电影,也是老爷子阔别大银幕32年后,再“登台”。
3.65亿,如果这票房预测没错的话,算好吗?
在低迷的暑期档,不差。但要说好,也谈不上。
可电影《戏台》,也不止是电影,而是告诉新老观众,台下诸位,这些年陈佩斯究竟在干什么,以及他骨子里究竟是个什么人。
再说直接点,《戏台》,就是陈佩斯的《喜剧之王》。
那咱就透过三个关键词,好好品品这《戏台》内外的陈佩斯,到底演了一出怎样的人生喜剧?以及这部老喜剧之王的电影回归之作,为何没能拿下爆款级别的票房?
多新鲜啊,陈佩斯不拍喜剧,还能整悲剧不成?
可陈佩斯的喜剧,从来不靠浮夸表演去营造喜剧效果,他更擅长一本正经地逗你笑。
《戏台》讲的是一个荒诞plus的故事。
故事核心就是:戏台。
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民国,城外炮火连天。
城内一个小小的戏院,却喜迎闻名全国的五庆班三天的演出。
名角儿金啸天挂帅。戏未开场,门票售罄。
“他放他的枪,咱听咱的戏”。
可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和戏院吴经理还没高兴多久,麻烦了。
城外打赢了的“土皇帝”洪大帅(姜武 饰)听戏来了。
可他哪是来听戏的,简直是来玩枪的。
不听话?“一枪一个窟窿眼子”。你看地头蛇刘八爷(尹铸胜 饰),不就让他一枪崩了。死前留下一句“你没规矩”。
洪大帅做事就是这样,不讲规矩。那这出戏,可就不好唱了。
观众都知道,陈佩斯玩的,是“高级喜剧”。
高级喜剧,讲结构。
啥意思?咱不说虚的,就说这《戏台》,整个喜剧结构,构筑了「三层嵌套的错位戏中戏」。
第一层,台下的戏。
“真假霸王”。
名角金啸天沉迷鸦片,抽抽了,根本没法上台。
巧的是,也不用他上台了。因为专横不懂戏的洪大帅,在后台微服私访时,遇上了老乡大嗓儿(黄渤 饰)。
一个跑腿送包子的伙计兼半吊子票友。
他一开口唱霸王,大帅顿时点名要听他的戏。
您瞧,错位了吧:大嗓儿不认识大帅,喊大帅棒槌;大帅不知道京剧是啥,以为大嗓儿是真京剧名角儿。
被捧上台的半吊子大嗓儿,进戏班见谁管谁叫“爷”;
戏班的人一看大帅的脸,把大嗓儿捧成爷,”地道“。
又是个错位。
就这样,包子铺的大嗓儿站上戏台成了角儿,而名角儿金啸天被赶下了戏台。
两个霸王第一次碰面的场景直接把我笑坏了。
“真假霸王”,不光把指着私奔的六姨太看晕了,就连金啸天都蒙圈了。
这错位,可大发了。
第二层,台上的戏。
这出《霸王别姬》可不简单,是唱给洪大帅的开国大戏。
可《霸王别姬》,不就是最不适合放这儿的戏码嘛——项羽兵败,虞姬先自刎,霸王后自刎,江山没了,美人也没了。
这,好像有点不合适吧。
新的错位又来了——不合适,那就改到它合适。
洪大帅也不管这出戏吉利不吉利,关键项羽是他的心中的英雄,怎么能败给刘邦?
那就让戏班改唱词,项羽不自杀,改刘邦上吊,不就得了。
哈?这不行吧。
可大帅一掏家伙。
改!必须改!
就这么着,大帅变身甲方,台本先荒腔走板。
大嗓儿这半吊子硬被捧上台,唱得更是荒腔走板。等到两个霸王同台,戏已经不知荒腔走板成什么样了。
可你猜怎么着,结果赢得满堂彩。
台上在毁戏。台下却在叫好。
大帅听得有滋有味儿,带头叫好。
后台的侯喜亭拿头撞柱子。
电影不玩梗,不硬挠观众胳肢窝。咱来点高级的。
还有第三层,戏外的戏。
大戏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
因为洪大帅跑了,城里蓝大帅的旗又飘起来。
凤小桐投河了,电影在他投河的地方,挂了一幅蓝大帅徐志胜的巨幅画像,这世间的戏码,还得唱下去。
你看,这就是陈佩斯喜剧,在一方戏台的背景下,通过人物身份错位、戏剧情境错位,制造出合情合理的荒诞笑点,让观众自发笑出来。
“不笑自喜、不闹自嗨、不苦自悲、收放自如、细腻到位、不落俗套。”
各位主演也喜剧包袱不断,让影片笑料层出不穷。
喜剧需要热闹。《戏台》也是真热闹。只是热闹中,裹着——
第二个关键词:悲。
陈佩斯说过,喜剧的底色是悲剧。
《戏台》的底色,当然也透着一个悲。
不懂戏又肆意妄为的大帅,全情投入地爱戏,也毁戏;
而原本最讲究的班主侯喜庭,为了戏班能活命想方设法“毁戏”,却又是因为爱戏。
也是二律悖反。
《戏台》的男主是黄渤,可全片最大的角儿,角色最有弧光的,无疑是陈佩斯。
可不是陈佩斯给自己加戏,而是话剧中,最复杂的角色就是班主侯喜亭,喜剧最大的悲也在他身上。
侯喜亭这角色有个细节,就是无论走到哪儿,都端着一个小小的茶壶。
这小小茶壶,可浸透着最正宗的传统文化,世故人情。
得意时,他是堂堂五庆班班主。
有名声、有辈分。
帮派头目六八爷见他都抱拳拱手,金啸天这样的名角儿也得喊他一声七叔。
说话间抿一小口茶,京爷范儿拿捏得死死的。
可面对大帅,他跪了,唯唯诺诺,闪转腾挪之间,还不忘让人给自己的小茶壶里添水,那不是骨子里的优雅,而是下九流保持着最后一分体面。
无疑,这个“配角”才是整部戏悲剧的核心。
喜中见悲,陈佩斯也献出了极克制又动人的表演。
鞠躬哈腰,一颦一笑,低头献媚间,处处透着曲艺人的委屈、心酸。
外边的热闹是他们的,独自撞墙的是侯喜亭。
再要说出彩的,就得是戏班的两位台柱子,金啸天(尹正 饰)和凤小桐(余少群 饰)。
尹正不是第一次演名角了。《鬓边不是海棠红》里演商细蕊,就有梨园风采。这次演被顶替的霸王金啸天,虽然是个问题艺人,可关键时刻能挺直腰板。
余少群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里,唱念坐打就是样样入魂,这次演的凤小桐,也是绝了。
身段、扮相、说话的腔调,都是那股味儿。那段虞姬舞剑,简直就是一个绝。
性格呢,外表傲娇,骨子里傲气。
这两个艺术理想主义者,最后时刻的舞台选择,就一点不奇怪。
管你台下是刀还是枪,戏就是戏,戏就是不改。一声霸王,声震寰宇。
这一段,太刚了。
方寸戏台,“戏比天大”。
让我们看到了戏班子的悲欢离合,也看到了大时代中众生的命运沉浮。
但陈佩斯不给你搞喜头悲尾那套,所有这些,全是裹在这出荒诞喜剧里的,只是当你剥开层层笑点,才发现里面包裹着的沉甸甸的核。
所以这出大戏,有时让人笑,有时让人燃,有时让人喟叹几句,有时让人哑然。
这样的喜中带悲,都得靠《戏台》中的演员和角色相得益彰,才演出了这民国乱世众生相的小小戏台。
到底何为戏台?
一是片中五庆班的戏台。
二是入场的票友强颜欢笑、喝彩叫好,让台下也成了戏台,观众也成了陪大帅演戏的戏子;
三是被占的城池本身,也是个大戏台,走了洪大帅,还有蓝大帅。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大帅来了又跑,戏还得唱下去。
悲喜交集,悲喜交集。
第三个关键词:干净。
很多看完《戏台》的观众,在笑过后不知不觉中都眼眶湿润。
眼泪一半是给戏,一半给陈佩斯。
在我看,《戏台》最让人动容的,还不是它犀利讽刺的一面,而是它在讽刺中,展示了喜剧最高级的一面:对众生的悲悯。
故事不仅是说,在枪杆子说话的时代,金啸天凤小桐「戏比天大」的信念,照亮了戏台。
也是在说,侯喜亭的跪,观众能理解。
陈佩斯有句话,”咱们喜剧为什么不能坚持,从头到尾就是喜剧。“
对,陈佩斯不搞喜头悲尾,《戏台》就是喜剧。
哪怕大结局凤小桐投河了,悲吗?可陈佩斯立马给观众个笑点笑一笑。
这就是陈佩斯,他绝不教育观众,他的姿态永远比观众低。
哪怕他一直在“高级喜剧”这条路上,孤独坚持着。
结果这“一根筋”走了这么多年,别人都不走了,就他还坚持,竟走成了国产喜剧另一条大路。
什么是喜剧大师?用他采访中的话说,“如果冷场,那是我没本事,我回家练去。”
看《戏台》,就是看陈佩斯的傲骨。
他这么多年拼了命的,不是让观众哭,是让观众笑,哪怕,是逼到自己哭。
《戏台》花絮,陈佩斯哭过两次。
一次是看回放,坐在导演椅上的陈佩斯,突然没有征兆地开始爆哭。人生百味,岁月如梭,他看到了《戏台》哪一段,又想起了人生戏台的哪一段呢?
第二次哭,是影片杀青时。
陈佩斯在监视器前忽然恍了神,眼睛里闪烁泪光,嘴里反复念叨着“杀青了”。
71岁的陈佩斯,这一刻到底在想什么呢?
观众只看到,他擦干眼泪,独自一人走了出去,留下一个有些孤独的背影。
可这眼泪,他留给自己。 观众来看他的喜剧,那就得让大家笑。
时代的戏台上,那么多大帅,早已化作浮沉云烟。
真正的艺术,总会留下来。
你可以说他老派,说他跟不上潮流,但你没法否认他戏里的“地道”。
陈佩斯喜剧,永远藏着对命运最深刻的洞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所以,《戏台》为什么票房不能大爆?
因为这个短视频横扫一切的时代,已经不需要这样地道的人生喜剧了。
观众只想没心没肺的笑,某种意义上,陈佩斯的高级喜剧,过时了。
观众就喜欢俗的。
可喜剧大师有自己的傲骨,时代流行的这套段子式爆款喜剧,他不是不会,是不屑。
大家都在演段子,陈佩斯还在拼命搞喜剧。
他还以为,喜剧绝非庸俗段子的集合,而是人生百味的高级艺术。
他还在拼命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拍一出干干净净的喜剧。
可这届年轻观众,早不在意了。
有什么办法呢?他是陈佩斯。他就得在这条喜剧孤单的路上走下去。
谁毁了这份孤单,就毁了陈佩斯。
到点开锣,是规矩。捧不捧场,您说话。
陈佩斯不管观众爱看谁,他只管自己这小小的《戏台》。
票房爆不爆,重要吗?重要,可不会比干干净净的喜剧,干干净净的喜剧之王,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