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塘蓬黄皮上市!揭秘鲜甜背后的科技

盛夏七月,在廉江市塘蓬镇的百亩黄皮果园上,一颗颗金灿灿的贵妃黄皮果又迎来一年丰收季。这背后,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驻塘蓬镇科技特派员团队以科技为犁,深耕黄皮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自2021年入驻塘蓬镇以来,该团队以“标准化种植—采后保鲜—精深加工”全链条创新为抓手,携手塘蓬镇本土企业,推动黄皮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品牌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科技筑牢品质根基

产业振兴,源头是关键。驻塘蓬镇农村特派员团队队长、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室副主任周伟研究员协助廉江市桥社农业有限公司从种苗开始,示范栽植优质黄皮果苗6000余株,打造了占地183亩的高标准黄皮示范种植园,企业负责人揭海也成了塘蓬黄皮种植技术推广的“领头羊”,吸引了大量周边种植户前往基地取经学艺。

周伟积极对接产业资源,先后多次邀请知名种植专家深入基地现场指导培训,内容涵盖科学修剪、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农残指标,提升了黄皮品质,为绿色食品认证奠定基础。5月26日,该基地正式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成为湛江市黄皮标准化基地样板。

黄皮采后易腐烂变质,保鲜难题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聚焦这一痛点多次深入郁南、廉江、茂名等黄皮主产区种植基地,实地学习考察了黄皮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研发了适用于产地处理的防雾抑菌保鲜袋+1-MCP 保鲜纸复合保鲜技术,有效延长了黄皮常温贮运期。由科技特派员团队主导制定的广东省地方标准《黄皮采后保鲜与冷链物流技术规程》正向全省征集意见,后续将从采后、修整、分级、预冷、包装、暂存、贮运等商品化处理全流程进一步规范,延长黄皮货架期,助力“广东黄皮”品质提升。

创新升级黄皮加工产品,深挖价值链增量空间

为提升黄皮产业附加值,科技特派员团队深耕黄皮精深加工技术领域。特派员们收集了贵妃、绿蜜、鸡心、无核等7个不同品种黄皮基础营养数据5000余条,开展干制、制汁等加工适宜性评价,并针对性研发了绿色干制、原果速冻制汁、高品质发酵等关键技术,开发半干型黄皮干、干型减盐黄皮干、全组分黄皮汁、黄皮果醋、黄皮果汁饮料、黄皮津味饮、黄皮清润饮、黄皮果酒等高品质新产品13款。

7月17日,周伟带领团队携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与廉江市桥社农业有限公司在塘蓬镇共同举办了黄皮保鲜示范和新产品现场品鉴会,并现场示范了黄皮采后修整分级、保鲜包装等操作流程,获得了驻塘蓬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企业的高度肯定。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引领,依托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特派员团队得到了广东省科技特派员项目和湛江市科技局乡村振兴专项的支持,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塘蓬黄皮产业振兴的崭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让“小黄皮”释放出“大能量”。

南方+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陈廷慧 彭芍丹

【作者】 傅晓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