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材料都是比较繁琐地引见各种状况下的抵消方法,很难记。我依据本人的工作经历引见一种极简方法,先上公式,然后再解释。
抵消营业收入=抵消营业本钱+抵消存货
营业收入就是内部买卖的营业收入;
存货就是当年年末未完成收益金额;
而营业本钱就是两者之差
子公司购置原资料加工成料件再卖给母公司,比方原资料本钱50元、加工费30元,内部买卖价钱为100元,母公司再进行加工后才对外出卖,比方母公司加工费20元,对外出卖价钱为150元。如何编制抵消分录?
1、抵消营业收入是恒定的100元,就是内部的买卖100元没,和有没有完成收益无关!
2、存货,由于收益是20元(100-50-30),假如留下40%,那就是2040%=6元;假如留下100%,那就是20元;假如全卖了,当然没存货,0。
所以,无论何种状况,抵消分录都是这样:
借:营业收入100
贷:存货6(100*未完成比例)
营业本钱94(100-6)
所以,企业兼并报表上,关于内部买卖抵消的,总是只需计算需求抵消的存货量即可,而需求抵消的存货量又很容易计算。
下面说原理:
1、抵消营业收入:内部买卖,在兼并报表上基本不供认!所以,总有一个借方是营业收入,这和内部买卖损益有没有完成一点关系都没有。
2、抵消库存:内部买卖,卖方的所谓“损益”必然会变成买方的库存(在买方没销售进来之前),比方明明是100的东西,你内部买卖成300,这200的内部损益一定是加到买方的库存上去了。假如库存的东西都卖进来了,由于没库存了所以也无所谓抵消,但是假如留着,必需把这局部加上去的给减回来,是不是这样?所以,假如未完成30%,那抵消的库存=200*30%=60,就这么简单。
3、抵消营业本钱:卖方的营业收入,肯定就是买方的营业本钱(假如全部对外卖进来)。所以,准绳上营业本钱=营业收入,必需全部抵消。但是,假如有存在未对外卖进来的,未完成收益局部曾经曾经在抵消库存里反映了,所以扣除抵消库存即可。
(
企服行业责编:
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