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态、文化与城市魅力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嘉宾走进弥勒——

感受生态、文化与城市魅力

  嘉宾们参观可邑小镇,了解当地民族文化。

  ●记者  王金河  陈倩  文/图

  9月7日至8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参访活动在弥勒市举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科威特、赤道几内亚、古巴等国家的部分嘉宾走进弥勒,亲身感受其生态治理、民族文化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魅力。

  生态宜居,自然之美令人赞叹

  太平湖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让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贾姆利克·姆万吉·卡里乌难掩惊叹:“弥勒实在是太美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景象,为人们提供了绝佳的休闲与放松空间。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同样让嘉宾们印象深刻。来自乌拉圭的菲奥雷拉・斯科泰拉罗听工作人员讲解后感慨道:“这里曾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90%以上为山地,坡度大、土层薄、土地生产效益低,但通过‘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的梯度发展,如今景观园林小品多达200余个,绿化覆盖率达80%,蝶变为美丽的森林公园,让人十分享受。”

  “河道治理到哪里,美景就跟到哪里。”免费开放的甸溪河湿地公园呈现出另一番迷人景象,已然成为弥勒市民和四方游客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的新地标。清晨,市民们在此悠闲锻炼;傍晚,游客们漫步其中欣赏美丽的夕阳,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此徐徐展开。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马拉特・塔扎贝科夫对这里赞不绝口:“甸溪河湿地公园空气宜人、环境优美,在这里,出门即是公园,身居山水林间,生活十分惬意。”

  民族文化,独特魅力深入人心

  可邑小镇距离甸溪河湿地公园仅有15分钟车程,却仿佛将嘉宾们带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传统村落保存完好,世代传承的彝族文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一幅幅精美的墙体画,生动地诉说着彝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一曲曲欢快的阿细跳月,尽情跳出了彝族人民的热情与希望。来自古巴的菲德尔・亚历杭德罗・戈麦斯・维加不禁直呼:“弥勒市的非遗传承保护成果有目共睹。”在非遗传习馆中,他亲身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用树叶吹曲这一独特技艺,以及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情感的方式,村民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延续的鲜活见证。

  阿细跳月作为彝族支系阿细人的代表性舞蹈,成为最打动嘉宾们的文化符号。在青枫浦,当地彝族群众与嘉宾们架起篝火,共舞欢歌。来自科威特的阿卜杜拉・M・A・S・阿尔哈吉里激动地说:“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很热情,他们的服饰很漂亮、舞蹈优美、歌声动听,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在这里,嘉宾们不仅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还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和谐之美。

  新型地标,打造宜居宜游之城

  参访活动的最后一站——东风韵小镇,向嘉宾们展示了弥勒市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战略打造城市新名片。来自赤道几内亚的米拉格罗萨对红河州充满了喜爱,她称这里是理想的第二故乡,“我的手机里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我想通过《真实赤几》杂志,让更多赤道几内亚的朋友看到这里美丽的景色和宜居的环境。”这番话语揭示了东风韵小镇的设计初衷——创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地标,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红河最好在”的宜居理念更加具象化。

  近年来,红河州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旅居客,红河旅居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与此同时,弥勒市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此次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参访活动,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深入认识红河、了解弥勒。弥勒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新型地标打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嘉宾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通过他们的传播,弥勒市的美丽与魅力将被更多人知晓,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09日 08:0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