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小米三季度业绩公告给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单季度狂揽 283 亿元收入,还净赚 7 亿元经营利润,成为新势力中又一个实现盈利的品牌。这事儿不光是小米造车的里程碑,更给想买电动车的普通人吃了颗定心丸,毕竟能赚钱的车企,后续服务和技术升级才靠谱。
能从之前 “日烧 3 台库里南” 的亏损困境逆袭,小米汽车的盈利密码其实很实在。最核心的就是销量硬气,三季度单季交付直接冲到 10.9 万辆,9 月一个月就卖了 4 万多台,实打实的订单撑起了盈利底子。更关键的是卖得好的都是赚钱的车型,利润更高的 Yu7 交付占比已经达到 41.3%,而小米汽车平均售价稳定在 25 万左右,这个价格刚好戳中普通家庭的需求 —— 既不便宜到没利润,又不至于贵到让人望而却步。
Yu7 能成为 “赚钱王牌”,靠的是实打实的产品力。这款车把高端配置做到了平民价,25 万级就能享受到 0.245 超低风阻设计、激光雷达和 800V 高压快充,这些原本都是 50 万级豪车才有的配置。车内更是诚意满满,主副驾都有零重力座椅还带 10 点式按摩,长途开车也不腰酸;36 处收纳位加 1970L 超大储物空间,露营装备、自行车都能轻松装下,家用场景全覆盖。上市时 3 分钟大定 20 万单的纪录,足以说明消费者对这种 “越级配置” 的买账程度。
除了产品能打,小米的 “省钱秘籍” 也功不可没。SU7 和 Yu7 共用一个技术平台,很多零部件都能通用,研发和采购成本直接降下来;随着产能稳定,生产规模越大,每辆车分摊的制造成本就越低,这就是大家常说的 “规模效应”。更妙的是小米的生态优势,家里有小米手机、扫地机器人、空调的用户,买车后能实现 “人车家” 无缝联动,用手机就能控制汽车,回家路上提前启动家电,这种便捷体验让很多老米粉心甘情愿买单。
对消费者来说,车企盈利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售后有保障。现在小米已经推出了 1299 元的无忧服务包,包含免费事故救援、喷漆、基础保养等 9 大权益,跟问界、极氪的售后套餐比起来性价比很高。以前大家买新势力车型总担心 “车企跑路没人管”,现在小米汽车能赚钱,意味着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售后网络建设和技术迭代,后续车主的用车体验只会越来越好。
从行业来看,小米盈利也不是孤例,今年以来零跑、极氪等品牌都先后实现盈利,新势力已经从 “烧钱比规模” 进入 “赚钱比实力” 的新阶段。而小米的优势更突出,集团三季度总营收 1131 亿元,智能手机连续 9 个季度增长,IoT 设备连接数突破 10 亿台,强大的集团实力能给汽车业务持续输血,这也是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机构看好它的关键。
当然,7 亿元盈利还覆盖不了小米造车以来的累计投入,未来还要面对价格战和技术竞争的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盈利已经证明小米造车的模式走得通,打破了 “新势力只烧钱不赚钱” 的偏见。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选择又多了一个靠谱选项 ——25 万级能买到高端配置,背后有大集团撑腰,还不用担心车企半路退场。
随着后续交付量继续提升,加上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小米汽车的盈利大概率会越来越稳。而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反哺消费者,带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卷的今天,小米的盈利逆袭,无疑给行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文/Myevcar 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