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型制造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今天再来说说智能制造的有关产业政策,从2015年开端,国家出台了有关智能制造新形式,工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财政资金政策,其实,早期的时分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规范根本都是懵的,主管单位和业内专家们谁也说不清智能制造的真正涵义,因而最早几批的评审规范很简单,只需是工厂的设备采购了一定比例的智能配备(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同时采购了工业软件,根本上就会认定为智能制造新形式,由于国家层面没有规范,于是让但凡取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都必需搞几套规范出来,以作为项目验收的指标。


智能制造


从今年先进制造业支持的数家智能制造项目的状况看,国家对智能制造的评审规范的确很高

不只对项目建立范围提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请求,还对智能工厂的技术指标增加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几个方面的考核。


智能工厂


工信部今年的招标项目没有支持智能制造新形式与计划处理供给商项目,很多人都在说以后国家不支持智能制造了,我个人以为不是不支持,而是支持规范会进步,不只对智能制造的技术规范进步,还会对智能制造赋能于产业链提出更高的请求,这就是我个人提出的观念,智能制造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效劳型制造!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个人以为无论是我国最新版的智能制造指南,还是德国工业4.0,更多的还是在流程型制造和离散型制造上下功夫,多数指标都在考量产品研制周期如何缩短、消费效率如何进步、以及如何降低残次率,经过这些年的经历积聚,上述三个指标根本都能到达50%以上,再往上提升难度就比拟大,数控化设备的精准度,工业软件的集成才能都曾经进一步接近极限值,那么要继续进步消费效率、进一步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产品的残次率,我以为在流程型制造和离散型制造完整到达智能制造规范的状况下,应该重点关注效劳型制造新形式的研发与示范,详细表如今:大范围个性化定制消费。


工业产品制造


我们一切的技术改造都是为了更好的效劳客户,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价值

智能制造的开展方向最终就是要思索如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比方让客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就表现了对客户的效劳认识,德国飞驰汽车的品牌,就来自于一次胜利的个性化定制。对客户购置设备之后的远程运维,也是表现了客户至上的效劳理念。要完成这些效劳功用,企业必需投入先进的数控化设备,物联网设备、同时要采购配套的工业软件。假设客户仅需求少量产品且请求提货的时间很紧,这就对我们整个智能制造体系提出了愈加严苛的请求,这也就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提起的柔性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体系


这个系统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要保证交货时间,还要思索消费产品的资源耗费不能过高。以上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到达客户的称心。


客户的请求,就是市场指标

这些市场指标,或者压服务型制造的指标,将会自发地促使5G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也会让更多的企业采购愈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工业互联网也会在智能制造中疾速地开展起来,所以说,只需以效劳型制造为终极目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请求为规范,数控化设备就会越来越精细,工业软件的集成才能也会越来越强大。


智能制造技术


假如今后国家的产业政策继续支持智能制造,个人以为应该重点调查制定大范围定制化消费的技术规范,用这些规范去引导智能化设备的不时更新,用这些规范去引导工业软件的集成才能不时加强,更多的是需求引导消费企业树立效劳认识,质量认识,有了先进的认识形态,也就会呈现更多更科学的效劳型制造新形式。

(科技产业责编:陈峰 )
2021年10月19日 14:3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