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五大重要方面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利器、强国之基。它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是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重大释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为确保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重要支撑。


智能制造


当前,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发生了趋势性变化。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以下五个方面的制约明显加大:一是生态环境恶化,“门槛”效应对生产力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二是基础科学创新能力薄弱,成果应用接近上限,增长潜力不断缩小;三是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更加困难。四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联系不紧密,金融资产闲置现象突出,实体产业发展难以摆脱“资源诅咒”带来的压力;五是世界经济体系动荡不确定带来的产业链和贸易不确定性加大了向高质量转型的难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智能科技的大规模发展和绿色约束的逆转机制,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引领经济步入可持续增长轨道提供了巨大机遇。未来,可以从五个方面努力,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要求融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一是聚焦产业链竞争和产业融合发展

全球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从相对短缺走向过剩。受发展因素成本上升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挤压,依靠单一企业的力量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扩大需求赢得可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难。在产业链整合优化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培育、巩固和承接支柱或重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保持产业发展稳定增长、防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双跑”的可靠途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并应对冲击。


智造业发展


以产业链为基础形成支柱产业集群,确保产业体系结构多元化支撑,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保持发展韧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加强要素、模式、方法、增长路径的互补协同,提高整体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精准匹配供需形势,行业整合趋势层出不穷 现代农业,金融与实体双向协调。传统行业的信息化转型、“互联网”的深度渗透、生产与服务的对接,重塑了现代市场的竞争方式。


二是重视城乡平台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支撑
交通运输和智能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时空格局。 流动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双向融合,深刻改变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态,从而促进了产业的成长和结构化。 

布局有很大的影响,一大批数字平台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增长动力,更通过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政务、交通、教育、医疗、 农业等领域。生产力空间的模式和好处,以城乡为主体的空间载体,通过品牌建设、创新生态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提升,汇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先进要素,提升发展后劲成为重要 寻求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 


智造业发展质量


三是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引领作用
在存量竞争变得异常残酷的时代,利用科技含量更高、业态新的新组织,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扩大需求增长,力争将其转变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并通过补充带动。 链集群和连锁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成为巩固国家经济发展后劲、谋求发展制高点的主要途径。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以及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要求,意味着适应 引领未来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将更加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展新动能必然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尤其是以智能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先锋产业,正在深刻改变着整个市场的需求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大批数字经济示范区、智能制造示范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以及高水平的大数据智能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带动整个制造体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强烈引领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智造业发展


四是加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随着要素积累型经济增长模式潜力的缩小,基于创新驱动寻求发展空间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革命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应用,不仅推动传统制造业通过工艺改进、装备改造、产品升级、技术增值等方式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而且 通过“科技化”直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现代知识和技术获取方式更加复杂,创新模式向网络化、全球化、系统化、协同化、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方向发展 更新周期缩短,产业发展要素越来越频繁。 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方式激发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迈进。 

争夺领军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打造优质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培育现代产业团队,正成为新时代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寻求核心竞争优势。

五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民生导向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框架,旨在扭转自然环境恶化、承载力和生产力下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保护而不搞大开发”、“筑牢生态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等发展要求要求,通过日益严格的生态约束,公司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被迫转变。 


智能智造业


以材料替代、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生产方式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以共享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更高质量、更节能、节地、节材的新材料产业的投产,以及环保装备、工程和制备产业的大发展,对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现代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民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增强,消费升级背景下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民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力支撑了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也在发展过程中稳步提升了人类福祉。


(科技产业责编:陈峰 )
2021年08月05日 15: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