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潘娅 唐郑)近日,遵义市绥阳县枧坝镇冯村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抓紧采收反季鲜食玉米。这些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培育的玉米,依托订单农业远销川渝及省内市场。
基地负责人孙贤胜介绍,“我们今年采取‘三行大豆两行玉米’的间作模式,能有效利用土地和光照,并借助大豆固氮作用提升土壤肥力,实现一季双收。”
孙贤胜今年共种植大豆和玉米500亩,预计鲜食玉米产量可达250吨。通过科学安排种植周期、精选优良品种,套种玉米成功实现错峰上市。
“我们前期与客商建立产销对接,玉米成熟后直接在地头装车发货,今年收购价稳定在每斤6到7毛,预计收益比较可观。”孙贤胜高兴地说。
长期合作的采购商肖林华表示:“绥阳的高山玉米生长周期比其他产区的玉米长20天左右,口感更香甜,鲜食玉米损耗率比较低,产品受市场欢迎。我们到重庆双福、贵阳扎佐等批发市场的运距都在200公里左右,相比外省玉米具有明显的运输成本优势。”
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增收。正在装车的村民熊红敏说:“在家门口摘玉米,一天能挣150元。”自8月13日采收启动至9月初,孙贤胜累计发放工人工资10万元。
目前,冯村村全村反季鲜食玉米与大豆套种面积突破1000亩,鼓足了村民“钱袋子”,也丰富了消费者“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