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年农业科技:以数字之力,耕植美好未来

编者按:

当数字化的浪潮奔涌而至,乡村振兴的画卷正被赋予全新的底色。在潍坊,数字技术不仅重塑着乡村的生产方式,更深刻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近日,大众网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推出“潍坊智农新篇”专题报道,记者将深入40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带我们一起解码潍坊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听“数”说新时代农耕文明,看“智”绘农业强市新篇。

大众网记者 孙永莲 潍坊报道

数字引领未来,赋能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当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农业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作为全国农业发展的先驱城市,潍坊也早已开始了数字化农业的探索,以数字科技之力赋能现代农业。

位于峡山区的丰年年潍坊峡山数字农业种植园,就是这样一家典型园区。“丰年年农业科技”是潍坊坤泰沃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牌名称,该公司所在团队是一家深耕果蔬和药材品类的数字化种植连锁服务商,为种植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全年优质商品。种植技术和系统研发人员占比80%以上,种植技术团队来自国内一流农业院校。

近年来,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种植管理模型,以及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不仅实现了蓝莓等作物的智能化种植,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

创新数字模型,解锁种植密码

在智慧农业的浪潮中,数字模型正成为破解作物生长奥秘的“金钥匙”。通过将农业生产中的复杂变量转化为可量化、可预测的数字参数,打破传统种植“凭经验、靠感觉”的局限,让农业生产从“模糊管理”走向“精准调控”,真正解锁了作物高产优质的核心密码。

2023年,丰年年以潍坊峡山数字农业种植园为研发平台,在全行业首创“7+7”数字种植管理模型,在蓝莓、淫羊藿等作物上实现成功应用。

“7+7”数字种植管理模型,堪称现代农业的“智慧大脑”。该模型依托农业种植云数据中心,通过物联网监控、水肥一体机、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作物生长的全方位、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

以蓝莓种植为例,该模型能够实现品种优选优育,通过对不同蓝莓品种的生长特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选择最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植株数据全年采集,包括生长高度、叶片数量、果实数量等,为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环境实时监控,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土壤匹配适种,根据蓝莓的生长需求,调配最佳土壤成分;水分合理供给,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水分供应;营养精准施用,依据蓝莓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植保科学预防,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分析,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从品种优选优育、土壤匹配适种,到水分合理供给、营养精准施用,全流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同时,该模型还能通过全生育期农事标准化管理、农事生产实时流水线管理、农产品销售分级结算管理、全渠道需求精准匹配供给、工厂化园区管理、工单化用工指令和结果评估、农事物资进销存精准管理、种植财务预决算管理、实现科学管事,合理用人,精细支出。

病虫害是影响蓝莓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病虫害防治上,模型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丰年年农业科技通过数字种植管理模型,实现了对病虫害的科学预防和精准防治。以2023—2024产季为例,通过原理考证、数据分析,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灰霉病防治方案,该产季灰霉病爆发率由10%降低至0.1%,极大程度保障了种植利润。

通过精准的环境调控和科学的农事管理,园区的蓝莓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年产值达1000万元。

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创新升级

智慧农业引领农业领域深刻变革的背后,科技平台与科研机构的支持至关重要,它们犹如智慧农业腾飞的双翼,推动着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迈进。

丰年年在“7+7”数字种植管理模型成功研发的基础上,搭建了数字种植管理平台,将“7+7”模型的核心能力内化于平台,通过数字种植平台建立农业种植云数据中心,用系统管理种植,用算法决策农事。

数字种植管理平台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种植者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对种植本身带来的不良影响,经过1—2个产季的数据积累,就能沉淀出一套可复制的种植方法论,解决园区复制和对外指导人员的经验缺乏问题,真正实现帮助更多种植者“种好”。

2023年3月,公司升级开发了丰年年数字种植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数字化种植技术进行集中展示和物联控制,实现园区管理的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将数字种植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展示,将园区建设成为数字种植展示平台、数字种植培训中心、数字种植示范区。

与此同时,园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2023年6月,丰年年潍坊峡山数字农业种植园正式成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挂牌产学研合作基地,双方在数字化种植管理模型构建、新品种研发、种子渠道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形成了科技种业、数字农业领域的产学研高效联动。

在新品种研发方面,双方共同致力于培育更适应市场需求、更具抗逆性的蓝莓品种;通过对蓝莓基因的研究和筛选,培育出了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和更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新品种;在种子渠道建设方面,双方建立了完善的种子供应产量,确保优质种子能够及时、稳定地供应给种植户。

双方的合作不仅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创新,还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合作研发的数字种植管理模型,不仅在峡山当地得到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开始向其他地区推广,为更多的种植户提供智能化种植的解决方案。

这种产学研高效联动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丰年年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整个农业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而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方向,正从提高生产效率到拓宽增收渠道,从改善生态环境到培育新型农民,全方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还是以丰年年农业科技为例。

传统种植模式下,种植者在同一空间下,通过时间样本的积累获取种植经验,即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5-10年才能成为合格的种植者;而在丰年年的数字化种植模式下,同一时间能获取多空间样本的种植经验,通过透明化优秀种植者的种植数据与经验,1-2年时间可学习几十至几百个种植样本,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成为行业前20%水平的种植者,推动农业从“靠经验”向“靠科技”的转型。

同样,传统种植模式下,通过师徒制培养一个合格的园区负责人需要5-10年时间,园区很难快速形成标准化执行体系,扩张速度缓慢;而在丰年年数字化种植模式下,7+7模型的核心能力已内化于平台,通过“行业小白+集中培训+工单任务”体系,在3个产季内完成对园区负责人的培养,借助数字化工具,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园区管理,能大大提高扩张速度。

可以看到,数字化农业无论在人才培养还是园区扩张、产业升级上,都具有传统农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丰年年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截止2025年6月,山东区域内,丰年年数字农业种植园,2024-2025产季年产蓝莓200吨,产值2000万元;2025-2026产季,园区预计年产蓝莓400余吨,产值3500万元,种植利润1000万元,年累计用工带动达到50000人次,为周边村民创收近800万元。

在这里,农民们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通过参与数字农业生产,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除了赋能产业、带动致富,数字种植还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准控制水肥使用,数字种植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可以看出,丰年年数字种植管理平台项目,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产业带动与乡村振兴的积极贡献,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正以其卓越的创新实践,成为智慧农业领域的璀璨明星。

相信在未来,丰年年农业科技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