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田间管理忙 农技专家“授良方”

本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 贾思敏)连续多日的阴雨终于散去,武川县哈乐镇坤兑沟村的田野上,泥土还有几分潮湿。8月4日上午,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院长郭占斌踩着田埂,俯身察看藜麦的长势。“看这里,叶片背面已经出现霜霉病的初期症状,得抓紧防治了。”他指着叶片对身旁的种植户郁俊平说。近期的集中降雨给当地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像郭占斌这样的一批农技专家迅速行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们提供科学的管理指导。

郁俊平今年种植了2800多亩藜麦,他告诉记者:“暴雨冲倒了部分藜麦苗,好在总体影响不是很大。”郭占斌仔细察看后指出:“连续强降雨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很容易引发霜霉病和叶斑病,会直接影响后期产量。”他特别强调,当前正值防治关键期,农户要抓紧中耕除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及时对叶面用药,将病害控制在初期。如果近期再遇强降雨,还可能出现穗生芽现象,必须提前做好预防。

武川县可镇的一片马铃薯田里,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锐蹲在田间,仔细检查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这几株马铃薯苗叶片已经出现黄化现象,茎基部也有腐烂迹象。”谢锐对围拢过来的农户们说,“最近的高温高湿天气,特别容易引发早疫病、晚疫病和茎基腐病。”他建议农户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剂,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使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必须及时排水。”谢锐指着田间的几处积水坑强调,“积水会导致根系缺氧,使植株萎蔫,雨后要及时追肥,特别是要补充氮肥,防止作物脱肥。”

武川县农牧业局科技人员韩光介绍,当前武川县马铃薯种植已进入薯块形成期,但由于前期连续降雨且雨量高于往年,可能导致晚疫病发生和流行。8月3日,测报人员在可镇黄花窝铺、后头号等村及得胜沟乡酒馆村已发现部分马铃薯中心病株。测报人员建议农户根据实际发病情况和实时天气预报,每7至10天防治一次,并注意轮换用药,以减缓抗药性产生。

天色渐晚,带着农技专家的建议,农户们三三两两地散去。记者了解到,武川县农牧业局将继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指导农户做好雨后田间管理工作。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