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一户 不漏一田(抗旱保秋)

本文转自:周口日报

不落一户 不漏一田(抗旱保秋)

——川汇区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抗旱保秋硬仗

争分夺秒抗旱保秋。

□记者 韩志刚 王松涛 文/图

当前正值秋粮生长关键期。连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秋作物生长带来严重影响。面对大“烤”,川汇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切实把抗旱保秋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迅速行动、科学部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保秋工作,坚决打好打赢抗旱保秋这场硬仗。

吹响抗旱“集结号”

旱情就是命令。川汇区第一时间召开抗旱保秋工作会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坚持每天6时30分召开“半小时晨会”,了解重点村旱情苗情、灌溉进度、用水需求等情况,研究解决灌溉水源、灌溉农机具、电力保障等问题。全区28名处级领导组织街道、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每天深入一线,指导群众进行抗旱,全区上下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区域取水困难的问题,川汇区新打机井234眼,成立6支维修队伍,实施24小时服务机制,确保小问题30分钟内解决、大问题2小时内解决,有效保障机井正常运行。

对于124户种粮大户,川汇区构建“区级领导+涉农街道班子成员+种粮大户”分级包联机制。截至目前,各级包联领导累计对接种粮大户186次,动态掌握旱情变化,及时解决灌溉难题。

电力部门成立用电保障服务队,全面摸排临河、临渠等有水源无电力区域用电需求,新拉电线6000余米,调配应急发电机31台,确保抽水设施及时投入使用、正常运转。

当好抗旱“主心骨”

党旗在抗旱一线高高飘扬。区委组织部发出倡议书后,全区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积极投身抗旱保秋主战场,动员群众开展抗旱保秋工作,做到能浇尽浇、能灌尽灌。

金海路街道党员干部全面开展地块排查,详细记录受旱情况和灌溉需求,形成全覆盖排查网络。截至目前,该街道新打应急机井16眼,完成农田浇灌3遍以上。

城南街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入送水队伍、夜间巡查组,落实“困难户+专人帮扶+优先灌溉”机制。通过统一调配抽水泵、抽水管等设备,高效为17户困难群众浇灌农田,确保应浇尽浇。

李埠口街道成立22支党员抗旱小分队,帮助困难群众架设引水管道、联系水源,累计帮扶25户群众灌溉农田103亩。

绘出抗旱“同心圆”

旱情牵动人心,携手共克时艰。连日来,在抗旱保秋的关键时期,川汇区社会各界踊跃捐赠各类物资,以实际行动凝聚起共战旱情的强大力量。

省人大代表、河南宏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七峰根据城南街道8个行政村农田分布情况和灌溉需求,出资十余万元新打20眼机井,有效解决农田浇水问题。“作为人大代表,就得在群众需要的时候站出来、顶上去,决不能让庄稼‘喝不上水’。”王七峰说。

为切实解决群众在抗旱保秋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周口高新区管委会等4家单位为城北街道邵火庙行政村捐赠8台水泵,为抗旱保秋送上“及时雨”。

在太昊路街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爱心人士迅速行动,积极捐赠物资、提供设备,为抗旱保秋贡献力量。

“川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共8.95万亩,其中,玉米7.09万亩,花生0.8万亩,大豆0.64万亩,其他作物0.42万亩。截至目前,全区农田平均浇水5遍以上。”川汇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全力落实抗旱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坚决打赢抗旱保秋攻坚战,力争把旱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