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夫妇拒绝过度装修走红,高级客厅引无数人效仿

装修完才懂,原来我们拼命砸钱堆出来的“豪华”,不过是给保洁阿姨增加工作量。

上周刷到江苏一对90后小夫妻晒的新家,白墙+拱形门+一排隐形柜,没吊顶没电视墙,连沙发都选最普通的原木款。

评论区一水儿“这也太素了吧”,我却在凌晨一点盯着屏幕猛点头:这才叫会过日子。

我38岁,三次装修,第一次非要欧式的石膏线,第二次追轻奢金属条,第三次整屋智能灯带。

钱花到位了,住进去不到半年就烦:石膏线积灰,金属条留指纹,灯带一年坏三次。

每天回家像进样板间,好看但喘不上气。

再看这对小夫妻,他们把墙刷成最普通的大白,踢脚线都省了,可墙角一排顶天立地的柜子把杂物全吞进去,地面空出来给孩子打滚。

茶几上只放一束百合,换水的时候顺便擦桌子,十分钟搞定。

我私信问女主:为啥不弄点背景墙?

她回我一句:背景墙能帮我收玩具吗?

我愣了半天,想起我家那面花了两万多做的岩板背景,现在挂满了娃的识字卡片。

数据也印证了年轻人的转向。2024年装修报告说,简约风占了四成多,豪华风跌到15%以下。

不是没钱,是大家算明白了:少做造型,就少一笔清洁费;多留空地,就多一处亲子乐园。

法式复古能火,也是因为它“偷懒”。

拱形门不用门套线,灯带藏在吊顶里,坏了直接整块石膏板换掉,比修水晶灯省事。

原木家具淘宝一搜一大把,两千块的餐桌和两万块的看不出区别,磕了碰了不心疼。

最绝的是收纳。

他们那排柜子看着像墙,其实深度只有35厘米,换季鞋子、吸尘器、猫砂全塞进去。

柜门一关,客厅秒变展厅。

我家也学着做了,把电视柜拆了换成同款柜子,电视直接挂墙上,娃的绘本终于有地方躺平,不再每天绊我脚。

鲜花是点睛。

女主说,百合一周换一次,三十块钱买一周好心情。

我照做,第一次把花插进花瓶,女儿凑过来闻,说“妈妈,我们家变香了”。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装修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住在里面的人闻的、摸的、踩的。

以前我追求“高级感”,现在觉得高级就是不用天天擦灰。

年轻人早想明白了:家是充电站,不是展览馆。

他们把预算花在静音门铰、洗碗机、烘干机这些真正提升幸福感的家伙上,反而越住越松弛。

我最后悔的是第三次装修还装了水晶吊灯,拆下来那天卖了三百块。

要是早看到这小夫妻的家,那两万块够我换台洗地机再加五年鲜花。

装修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条铁律:住进去三个月还想拍照发圈的,才算成功。

现在谁再问我怎么装,我只回一句:先想好周末想不想擦那面墙。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