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我和一个做餐饮的同行聊了聊。他曾经在广告公司工作,不知道是因为观念比较前卫,还是因为有其他原因,他居然开了一家川菜馆。为了这家餐馆,他在选址和装修上下了不少功夫,做得非常高端,位置也选得很不错。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菜品更受欢迎,虽然他定的价格不算低,人均消费已经达到了150元。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个价格并不算高,毕竟现在一些餐厅的人均消费都高达四五百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周围的其他餐饮店,大部分的人均消费也就七八十元。
然而,餐厅开业后,他说生意并不好,日均收入也就四五千元,他也不清楚该怎么办。可以说,现在敢做这种高端餐饮的餐饮人,确实很有勇气。毕竟许多曾经做高端餐饮的店,生意都不好做,生存越来越艰难。
如今,很多餐饮从业者仍然不相信消费者如今的消费力。事实上,一些以聚餐为主的餐厅,包括大排档、主打高性价比的餐饮店,都在经历寒冬。有些大排档生意不景气,已经陆续关门了。
更令我惊讶的是,尽管正餐的消费已经变得较高,人们的消费频次自然减少,这还能理解。然而,连一些快餐小吃店,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宿舍附近有一家开了七八年的肠粉店,之前周边没有其他餐饮店时,几乎成了很多人早餐和午餐的首选。以前这家店生意很好,早上常常需要排队才能吃到。而现在,生意明显不如从前了。以前忙得连肠粉都做不完,但现在店里空空如也,老板还新推出了汤粉,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提高生意。
几天前我去吃时,平时要等十分钟左右,结果不到一分钟就吃到了,店里顾客稀少,生意也很冷清。老板看着这样的情形,心里着急得不得了,生意下滑,却又没有任何办法解决。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他店里,附近的早餐店也有类似问题,有时候一天的收入甚至不到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