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租“三金”结婚 亦是一种消费策略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关育兵

今年以来受高金价抑制,黄金首饰消费需求持续疲软。近期,部分有购置结婚“三金”需求的消费者选择了自己打金或租赁金饰。有商家表示,租“三金”是近期才出现的形式,租赁黄金首饰的价格一般在30元/克,押金则按黄金大盘价格收取。(5月6日《北京商报》)

2025年,国际金价突破历史高位,国内黄金价格同比飙升超35%,一套普通结婚“三金” 的购置成本动辄5万元以上。在购房、育儿等刚性支出的挤压下,年轻人选择以30元/克的租赁价格获取婚礼仪式感,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知识投资、职业发展等更具长期价值的领域。这种“去物质化”消费策略,本质上是对资本符号的主动解构。依据经济学“效用最大化” 理论,年轻人通过租赁实现仪式感的“低成本复制”,将稀缺资金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活资本,打破了传统婚俗中“三金”所承载的财富炫耀功能,重新定义了资源配置的优先级。

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审视,租赁“三金”现象撕开了消费主义的华丽包装。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指出,消费社会中物品早已超越使用价值,异化为身份认同的符号。在消费主义浪潮冲击下,传统婚俗一度沦为物质攀比的竞技场。而年轻人选择租赁“三金”,正是对“符号消费”的有力反击。他们拒绝被物质符号所绑架,转而追求精神内核的自主表达。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婚俗领域,在家具、电子产品等消费场景中,“轻资产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主流。租赁市场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款式,满足了新时代青年对自我叙事的表达需求,让婚礼真正成为展现个人风格的舞台,而非千篇一律的物质陈列。

更深层次来看,租赁“三金”的兴起,折射出社会信任体系的重构与绿色文明的觉醒。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消费者对“非所有权消费”的接受度显著提升。这种信任的建立,不仅源于对商家服务的认可,更得益于社会契约精神的增强。与此同时,黄金开采带来的环境代价促使年轻人重新审视消费观。租赁模式极大提升了单件首饰流转次数,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这种消费选择与“双碳”目标形成共振,标志着年轻一代正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将个人消费行为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框架。

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新生事物,金饰租赁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质量监管缺失、卫生标准模糊等问题,暴露出行业规范的滞后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三方协同发力,建立涵盖材质鉴定、消毒流程、纠纷处理等环节的全链条标准体系,为创新消费模式保驾护航。

租赁“三金”这一微观现象,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生动缩影。年轻人用租赁代替购买、以体验消解占有的选择,不仅重塑了个人的消费账本,更重构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系。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这种理性、环保且富有创造力的消费方式,正为构建可持续生活方式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