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创业导师胡云篁:价格歧视定价法的核心是区分潜在顾客

聪明的商家发明了“价格歧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不同的消费场景,给出不同的价格,从而攫取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后一分钱。


价格歧视


01.地域歧视。
家电、服装、汽车等行业是典型利用地域来进行价格歧视定价的行业,产品出厂的时候便就在商品上做记号,给不同的区域发不同的货,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地区的价格会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就是为什么会发生窜货的原因,就是不同区域之间价格有落差。

02.群体歧视。
电影票针对学生定价就是典型的利用人群歧视进行价格歧视定价,以此类推,老人票儿童票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各类优惠券、团购网站其目的就是让低收入阶层经种种复杂而繁琐的动作取得到优惠券或团购价,促进此类人群消费,使高收入者因怕麻烦依旧保持高消费。肯德基的各种优惠套餐优惠券就是典型的利用人群歧视进行价格歧视定价。

03.机会成本歧视。
把价格贵的卖给机会成本、时间成本高的顾客。如KTV、电影院的晚场比较贵,就是因为此时间段有高消费能力的人无需上班,不需支付昂贵的机会成本。
个体歧视。

04.机会成本歧视。
把价格贵的卖给机会成本、时间成本高的顾客。如KTV、电影院的晚场比较贵,就是因为此时间段有高消费能力的人无需上班,不需支付昂贵的机会成本。
个体歧视。

05.艺术品拍卖会、腾讯拍卖QQ靓号等属于个体歧视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个人歧视定价使其愿意付出最高的价格。


商品定价


06.产品组合歧视。
买的越多越便宜、第二件半价、买赠等,吸引相对低收入者支付出更多钱。

THE END
价格歧视定价法的宗旨是:尽可能的吃掉消费者剩余价值,使每一消费群体甚至个体支付出最多的钱,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价格歧视定价法的核心是:如何把各类有支付能力的潜在顾客区分开来。---北京大学创业导师胡云篁

(财经金融责编:陈峰 )
2021年11月01日 18:0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