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创新的三种基本方法,通过创新思维为市场创造独特价值,解决“细分”不能回答的:为谁提供价值,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或保持现有优势?的问题。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所以无论是现代科学,还是古老的东方哲学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世间本无新事物。
所谓“新事物”只不过是,“旧事物”的构成元素新的构成形态而已。
创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了解一下创新的三种基本方法:
从钻石和石墨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到糖果和美酒,从中可以领悟到一些创新的基本方法。
创新的第一种基本方法:重新组合构成元素
石墨和钻石提醒我们,创新的第一种基本方法是:重新组合构成元素——首先将事物的构成元素分解出来,然后换一种方式重新组合,就会创造出一种新事物。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在其创造和演化过程中广泛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吟”和“含”,就是重新组合其构成元素“口”和“今”的创新。
在学习汉字时,把字进一步拆解成偏旁部首,甚至更小的笔画。学习生字时,实际上是在重新组合这些构成元素。
商业应用中,重新组合构成元素的创新案例非常多。例如,在银行取款机的操作流程创新上,为了避免取款人忘记取回银行卡,部分取款机要求先拿走现金,才会吐卡;近些年电商、信息发布等平台,也通过这种创新方法来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放弃率。例如,电商平台允许先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在支付时才要求登录或注册;信息发布平台允许先编辑好内容,发布时才要求登录或注册。
创新的第二种基本方法:改变构成元素的量值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提醒我们创新的第二种基本方法是:改变构成元素的量值——首先将事物的构成元素分解出来,改变其中一种或多种构成元素的量值后,再重新组合,就会创造出一种新事物。
继续拿汉字举例,“口“和“品”、”沐“和”淋“、“哭”和“器”就表现为这种创新。
在微观世界,通过核聚变或核裂变改变原子核内包含的质子的数量,就可以用一个“旧”元素创造出一个“新”元素。
商业应用中,改变构成元素的量值的创新案例也非常多。例如,手机从单卡单待到双卡双待;从单个摄像头到双摄像头,甚至三摄像头、四摄像头;剃须刀的刀片,从单层刀片到四层刀片,甚至到五层及以上。利用这种创新方法的新产品层出不穷。
不仅是产品本身,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增加或减少某个环节的重复次数。我有一位读者是养蜂人,他的土蜂蜜一年只取一次蜜,就属于减少某个环节的重复次数的创新;增加某个环节重复次数的创新也被广泛应用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我有一位客户为了确保其高端有机大米的品质,每两个月检测一次水质,是正常检测频率的6倍。
注:一般情况蜂农取蜜时,根据蜂蜜的产量,一年可以取三四次甚至五次以上。通常认为次数越多,蜂蜜品质越差。
创新的第三种基本方法:增加或减少构成元素
当想到吃着糖果,喝着美酒,呼出二氧化碳时,找到了创新的第三种基本方法:增加或减少构成元素——首先将事物的构成元素分解出来,增加或减少一种或多种构成元素,再重新组合,就会创造出一种新事物。
注:没这么干过,不知道味道如何。
增加或减少构成元素创造新事物的方法,似乎更普遍、更容易理解。
在汉字中此种类型的创新不胜枚举,摆在眼前的“比比皆是”。若以边旁部首为构成元素,大多数汉字都可归为这类创新。例如,“比”增加构成元素“白”是“皆”。
常见的化学反应中都会有因增加或减少构成元素而产生的新物质。例如,化合反应中产生增加构成元素的新物质;分解反应中产生减少构成元素的新物质;置换反应中同时产生两种类型的新物质。
在商业应用中增加或减少构成元素的创新案例也非常多。例如,从"铅笔"到"橡皮头铅笔",属于增加构成元素的创新;从“牛奶”到“奶粉”和近些年饮料市场流行的“乳酸菌水”都属于减少构成元素的创新。
注:关于橡皮头铅笔的发明,还有一个“穷画家变成大富翁发明家”的故事。
注:奶粉是将牛奶除去水份后制成的粉末。
苹果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也普遍使用这种创新方法。苹果的很多产品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功能构成元素上的增减。例如,从“iPod Touch”到“iPhone”,只需增加电话、GPS、震动、距离感应器等功能即可;从“iPhone”到“iPad”,只需减少电话等功能即可。
注:这里把功能作为构成元素,而非物理硬件。苹果公司在将这些功能重新组合时,所用的硬件在性能和外观上有所调整,这是将创意变成商品时需要考虑的“耦合”的问题。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营销市场夺得一席之地,应学会灵活运用创新的三种基本方法,通过创新思维为市场创造独特的价值。
(
财经金融责编:
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