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通江县麻石镇中心小学 李建珍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数学成绩,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小学生到了中高段,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他们基础差,又难以做到自主学习,因而喜欢数学的孩子少之又少。当他们因解题成功带来成就感,就能自觉主动投入学习;然而一旦遇上高难度的题,经历一次次的解题无果后,也会产生消极情绪。另外,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足,偶尔或从不进行数学自主学习的人数超过一半;多数学生仅基于课程需要被动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超过一半的学生主动表达观点意识不强。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他们难以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二、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小小时间管理员”游戏,让学生记录日常活动时间,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通过动画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变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创设超市商品打折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折扣价格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进而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传授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技巧。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提前接触新知识,发现问题。在预习环节,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标记出疑惑与重点,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教学生记录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复习时,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制作思维导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三)开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享自己的见解,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不仅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论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通过激发学习兴趣,造就自主学习氛围;传授学习方法、掌握自主学习技巧;开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学习水平提升等方法的实施。能让孩子们形成主动思考,持续探索的学习品格 ,为 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