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在孩子三岁前避免宠坏孩子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广为传播的俗话,是有理可依的。我们都晓得孩子3岁定性情,3岁前是孩子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但从出生到3岁足足有一千多天,终究孩子是从什么时分开始产生性情变化的?


教育观念


是出生的头几个月里还是1岁后?我们不得而知,便黔驴技穷。等到孩子长到3岁,再来留意控制,明显就曾经错失了最佳的机遇。错失最佳教育机遇的孩子,在14个月以后会表现出来,他们最典型的特性是:喜欢用哭闹来作为到达本人企图的办法。比如说,一个16个月大的孩子,常常半夜醒来不睡觉,要你兜着他在屋子里转悠玩耍,假设你回绝了,他就使出洪荒之力来哭闹。


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在14个月前,他曾经被你宠坏了。


教育思维


一、孩子被宠坏的要素
刚出生的宝宝,是不会被宠坏的,由于他们不会主动跟任何人沟通。5个月前,孩子之所以哭闹,是由于感到痛苦和不适(要么脏了,要么饿了,要么不舒适了)。这种硬性需求的哭闹,爸爸妈妈有必要及时给予回应,孩子平安感的树立也是始于前5个月。而6个月的孩子的啼哭声就有所不一样了。他们会因不适而哭闹,也有时会因寻求陪同而哭闹。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逐渐开端将哭闹作为寻求注重的办法。

孩子这种有企图的哭闹,是他正常智力展开的表现。经过无数次哭闹胜利后,慢慢的,他便可以察觉到,哭闹是最有用的办法。孩子生长中的改动不动声色,到1岁时,他曾经可以很娴熟的运用哭闹来打败爸爸妈妈。我们看到许多刚满1岁的孩子,能非常有用的运用这个令人头疼的办法来到达自已的企图。这其中的缘由,恰恰是由于孩子在6-14个月期间,爸爸妈妈没能让他明白这种有企图的哭闹是无法到达本人的企图的。相反,有些爸爸妈妈还会使孩子认识到,假设他大哭特哭,就能唾手可得的突破爸爸妈妈的底线,到达本人的企图。能够说,1岁的孩子常常哭闹,是由于他们被奖励这么做。


教育模式


二、宠坏孩子的进程
假设你仍然停留在孩子出生的头五个月,对他注重有加,事事都顺着他,那么只会强化他这种哭闹办法。1岁半的时分,随着孩子违拗症和仍然故我的呈现,那时分,你就不得不要面临一个随时应战你的准绳和声威的孩子了。许多爸爸妈妈以为孩子还太小,所以采用习气性的忍耐心情,还承受他们表现出的一些不快乐的做法,比方:乱扔东西,踢人。而爸爸妈妈之所以会忍耐孩子的这么些做法,缘由在于————很爱本人的孩子:假设对孩子太严厉,担忧会招致孩子不爱本人,同时也不晓得如何应对哭闹的孩子。比方有的孩子非常顽固,任何时分,只需去商铺就要买相同东西,不然就会当场大哭。妈妈可能也拿他没方法,一开端会讲道理,接着会伪装分开,可最终还是不得不返回来满足孩子的请求。

三、如何避免宠坏孩子?
为了避免孩子在3岁前变成一个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佳的办法是从6-14个月开端留意他们有企图哭闹的频率,并避免孩子过度运用这种有企图的哭闹。

我们的倡议是:找到孩子感兴味的事,让他们忙起来。

我们的推荐是:

1、6-8月龄孩子感兴味的事

带孩子进来玩,让他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物。常常与孩子一同玩、供应一些他们可以感兴味的玩具、给孩子做婴儿操、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等。


教育想法


2、8-14月龄孩子感兴味的事

首要看护人尽量陪同孩子一同做游戏、供应孩子可以探求的东西、帮孩子操练新的运动技术,如做婴儿操、游泳等。假设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里,可以称心他这些兴味,他就会忙于这些具有吸收力的、有趣的令他们开心的活动,然后坚持愉悦的心情,不会表现过度的企图性哭闹。


教育理论


你每主动陪孩子玩一次,孩子就会少一次被宠坏的可能性。在这几个月里(6~14个月),你需求经过树立明晰准绳,来防止你的孩子被宠坏。即使孩子大哭特哭,你要记住:假设你的孩子经过哭闹打破你的准绳和底线,从而到达他的企图,那么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将会被宠坏。

(教育行业责编:陈峰 )
2021年12月23日 04:59[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