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才能让儿童教育越走越稳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本该是家长和教师之间无缝衔接的微信群往常为何成了压力群和抵触群。是父母问题多还是教育变了味?今天企业头条小编就家长和教师所在的微信群存在的争论问题进行讨论。


教育模式


家校沟通的好帮手微信群往常却成了负料百出的“矛盾”群,这是为何?
据理解一学校教师在微信群里通知让家长来修改作业,继而惹起家长愤然退群的新闻让家校矛盾疾速晋级。据不少家长爆料:“除了改作业,还要改卷子,以至还要轮番修改同桌的作业”;“课余给班级出黑板报”;“课后轮番清扫教室卫生”等,各种奇葩事被抖了出来。

于是不少家长发出追问:“除了不能替教师上讲台,还有哪些教学任务是我没做到的?”家长的不满显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教学教师在微信群里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以同样令人惊讶

据一位教师讲“每天发通知、发作业之前都要想好措辞,很担忧一不注意就被截图发进来”。是的,信息化时期一切都有可能成为“凭据”。一句无意的措辞就有可能让教师丢掉饭碗,这种心惊胆战式的教育让教师也是有灾难言。


教育方式方法


就教育的目的而言,家校本该是同一阵线,而往常却因信息技术的开展让他们逐步对立
这种“拉锯”最终会让教育走向极端。日常勉力维持着外表的战争,无事则已,一旦有一点点抵触,就有可能酿成很大的矛盾,带来严重的结果。

这场风云外表的焦点是家长该不该修改作业

实践上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境和底线问题。哪些应该学校传授,哪些应该家长指导?边境能否应该厘清?又如何厘清?在这场教育漩涡中如何让家校携手,共谋协作才是教育的出路。


教育理念


每一次家校矛盾的一触即发常常最受苦是孩子

只要家校阵线分歧,拧成一股绳才干为孩子打造一个调和、良好的生长环境。毕竟教学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全系于孩子身上,所以构建理想的家校协作就需求明白边境和底线。


教育概念


家校之间的分工应该各有偏重也应有一定界线

毕竟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功用是不同,家庭以生活教育为主,注重孩子的社会才能培育;学校以消费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专业才能培育。


教育思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分别有哪些?
家庭教育表现亲子关系的感化,学校教育表现师生关系的强化。

有效的家校共育是双方发挥各自的教育优长,完成互补,而不是把教育义务推给对方。

(教育行业责编:陈峰 )
2021年12月09日 04:4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