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儿童认知世界总是从身边开始、从生活开始。而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我国教育走入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反生活的教育。
“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几乎成了国民的共识。这种教育祸及孩子一生,不会做饭、不会照料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没有敬老之心、合作之意。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负责人发言,说当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有35个人想自杀,700多人自己讲有心理问题,这是教育体制、机制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重点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尤其要侧重培养让孩子形成“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的智慧性习惯。中国的青少年有一大弱点,就是盲目性学习,到考大学了,不知道考什么大学好、什么专业适合自己。
哈佛大学一项著名研究表明,3%的人能写出清晰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13% 的人写出大概的目标,大概的计划,另外84% 的人没有目标,没有计划,还没想到。10年过后,又找到这些人,再作同样的研究、分析,发现那 3%有清晰目标和详细计划的人,是另外84% 的人收入的10倍,成了美国社会的精英。那 13%写出过大致目标、大致计划的人,收入是另外84%的人收入的两倍,成为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那些一直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人,生活的水平比较低。所以这说明,成功与幸福都与他有没有人生的目标和奋斗的计划有关系。
作为父母,尊重孩子,重大问题让孩子自己决定,没有理解和尊重的爱是不健康的。
以上的中国孩子很快就表现为“等不及了”,拿到较少的一盘;而澳大利亚孩子则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