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沙上山村绣娘针线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清晨的阳光刚爬过山头,洒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岩孔街道上山村的小院里。绣娘马学珍坐在竹椅上,指尖的针线在彩布间来回穿梭,时而挑花,时而锁边,不一会儿,一朵寓意吉祥的纹样便渐渐浮现。不远处的电视机里,央视热播剧《乌蒙深处》正放到精彩处——毛晓彤饰演的苗绣传承人衮月亮,带着绣娘们在舞台上展示苗绣技艺,将山里的老手艺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马学珍拿着刚绣的作品。

11月12日,这部讲述贵州乌蒙山区乡村振兴故事的电视剧登陆央视一套,首播收视率便达2.716%,拿下黄金时段收视冠军。这股热度,也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岩孔街道上山村,在两百多位绣娘心中掀起波澜。

“晚上追剧,看到月亮在台上展示我们苗绣,我差点流了眼泪。剧里的那些难处,我们哪个没遇到过?设计被否定、东西卖不出去、被人说‘土’……可她就是不认输,硬是带着大家闯出了一条路。”马学珍说。

《乌蒙深处》中,衮月亮作为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领绣娘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秦俊杰饰演的返乡青年麻青蒿,则携手“乌蒙三棵草”推动文旅融合。两条主线交织,呈现了贵州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为真实还原乡土风貌,剧组辗转毕节化屋村、金沙玉簪花、黔西羊驼小镇等多地取景,搭建改造80多处场景,并定制了260套主演民族服饰,让作品充满乡土味与烟火气。


马学珍着苗装凝神绣苗绣。杨洋摄

马学珍告诉笔者:“以前总觉得我们每天绣这些,只能挣点小钱,没什么大用。现在看着电视,我才真切感受到,我们手里握着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们正在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苗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画图、不打样,所有灵感都源自生活与自然。因此花纹不易重复,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特色。这份独特的手艺,如今正被悉心守护、持续发展。


精致的苗绣作品。

2021年,岩孔街道上山村党支部为让民族刺绣走得更远,牵头成立集体合作社,推行“集体合作社+公司+绣娘”模式,将全村绣品集中至岩孔街道贵州贡茶城展示销售。如今,村里两百多位绣娘闲暇时便聚在一起,你教我一种针法,我向你讨个花样,互帮互助,干劲十足。


精致的苗绣物品。

马学珍说:“我现在也带了几名学生,希望他们能掌握基本针法,学成一门手艺,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愿这门手艺,能在我、在我的下一代手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荧屏里的故事仍在继续,荧屏外的传奇正在书写。随着《乌蒙深处》的热播,上山村的苗绣也被更多人看见与铭记。对绣娘们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她们深知,只要手中的针线不停,这山间的传统之美,定能走出大山、绣向世界,绣出属于她们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文/图 杨洋)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