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老师发来的图,她说你公众号的图能不能配精致点)
1.
今天突然想起去年跟大家见面的时候,提到的一个话题。
假如你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在生活里大概会有人这么说你:
“书有什么好读的?”
“哎呀,真是浪费时间。”
我在这里写下的,其实是美化过的版本。
诸位读者朋友应该在生活里面听过更难听的。
当然也不仅仅是读书这件事,但凡是某件事情你正在认真做,在某个时间点,总有人对你说上几句。如果你已经远离了这样的情况,恭喜你,你太棒啦,你走到了自己想去的前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会是嘲笑认真的。
我仔细想想,或许人们都向往云淡风轻,向往那种“我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的状态,向往那种“你瞧瞧我多洒脱”,这大概也是敏感在某种程度上会被嘲笑的理由。
于是比起他人的冷言冷语,我宁可不要尝试。
这句话大概也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不过尝试后能获得什么,始终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
这一点我大概可以用自己举例(读者朋友们见谅,我脑海里恰好出现的就是那段回忆):
在很久以前,我就开始写文章了,真的是很久以前。
我依旧能清晰地记得正儿八经写作是哪一年(这里的正儿八经指的是开始有写作的意识),是在2009年。那时候我在遥远的城市,一天下午,窗外下着雨,我先是坐在书桌前,后来又躺在沙发上,心里的情绪逐渐凝固成语言,我索性就趴在沙发上开始写。那种感觉就像是,多耽搁一分钟,我心里的情绪就会把我压垮。
是在那之后,我开始陆陆续续地写,父母是最先关注到我在写些什么的,具体表现在,在家的时候,我还是闷在房间里写。然后那种“难为情”的情绪就来了,我忽然发现,似乎没有人在意我在写什么,我父母自然也是不在意的,在那之后,我的生活里就出现了许多最初的那样的话,浪费时间啦,真是不知道你在干嘛啦,有啥好写的真矫情啊,诸如此类。
我也纠结过,后来想了想,我是为了自己写的。
于是就一路写啊写,写啊写,写到今天。
在重庆的时候也跟大家分享过,假如说我们拍了很好看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没有人点赞,我们心中会逐渐生出一种失落感,钻牛角尖一点,就会演变成自我怀疑。你在想,那我一下午的时间不都是浪费了?
但其实你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拿出手机拍一张呢?
或许仅仅是因为那个瞬间你觉得值得去记录。
那就记录下去好了。
人就是靠记录些什么给自己看,才能一点点穿梭岁月的。
世界的看法,本质上就不重要,反正我们对世界而言也没多重要,我们只对自己很重要,我们只对路上遇到的同路人很重要。
2.
《此刻是春天》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啦。
熟悉我的读者朋友们一定知道,比起上来就库库签,我会先进行一个分享。
我和编辑老师也意识到,其实有许多人都会留着见面时的分享,在觉得难熬的时候就打开看一看。于是我们决定,干脆在北京找一个地方(类似于阶梯教室),直接进行分享,把分享的内容录一录,播一播。时间是12月6日,12月的第一个周六,我们也想着邀请一部分读者朋友来现场,准备了点伴手礼,一些打卡点,一起玩,这样也热闹一点。
北京周边的同学可以移步我的上一条推文,就是标题是“一场寒冬里的春日聚会”的那篇文字,在那里留下《此刻是春天》的读后感,编辑老师会在周四通过评论后台的方式在那篇文字里回复你,如果被回复到,就是被邀请来现场的读者朋友啦。
目前来看,应该还有一些名额,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瞅瞅。
在这里也跟大家说一声,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没办法举办特别大型的分享会,在北京办活动审批也很难,所以这一次就是小型的分享会。如果大家没能被编辑老师回复,时间地点也不方便,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我们会进行一个简短的录制,到时候整成一个长视频,直接分享给大家。
内容呢,其实跟在签售现场说的大差不差。
但我觉得,得给大家留一个高清版,还能拉拉进度条的版本。
到时候读者朋友们也不用担心版权问题,既然是发给大家了,大家就随便看看,有啥能帮助到你的,你就直接用自己的方式留存就行。
这也算是《此刻是春天》的最后一次分享。
这之后咧,就是新书(!)。
只不过我还没开始写哈哈哈哈哈,大家重温《此刻是春天》,多重温几遍,搞不好新书就出来了。
3.
一眨眼2025年的11月都快过去了。
今天北京刮大风,我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树,都有点担心那些大树扛不住。
然而那些树始终在那里,伫立在那里,等寒冬过去,就又会枝繁叶茂。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一样的。
不过呢,就像《此刻是春天》里的概念,即便是寒冬,也一定有些瞬间会让我们觉得像是在春天,于是每个瞬间,都值得记录,都会成为我们将来枝繁叶茂的一部分。
那这篇碎碎念的文字就写到这里。
咱们下篇文字见。
以上。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顺颂时祺,秋绥冬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