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名人的视角打开福建!



许多名人用自己的方式在福建留下了属于他们记忆。在9月3日大阅兵之际,我们就跟着先辈的脚步,去打卡不一样的福建。


图源:福游台江



福州青年会由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筹建,会所主楼选址在台江苍霞洲,于1916年建成,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和标志性建筑。


黄乃裳

郁达夫到福州前后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926年12月从广州乘船到上海,途经马尾,在城内只住一天;第二次是应福建省主席陈仪约请来闽任职,自1936年2月4日至1938年3月9日离开;第三次则在1938年秋天来,年底离闽。


以上3图源:福州市台江区政协

其中,1936年2月,郁达夫来闽任职,在福州青年会4楼一间临江的房间居住半年之久,并在此期间挥毫泼墨,写下了不少好文章。


如今的青年会江边的风景依旧美丽,还新增了青年广场和青年桥,成为了青年们的不断到访的打卡地。


以上2图源:遇见福州



图源:遇见福州

三坊七巷曾居住过许多近代历史文化名人,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说。

“林觉民·冰心故居”更是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不仅承载着林觉民的英勇与奉献,也留存着冰心的才情与温暖。


林觉民与爱妻陈意映伉俪情深,恰似那“喜上梅梢”图案中成双成对的喜鹊,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们用爱与坚守书写着动人的篇章。林觉民曾在《与妻书》中写道:“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1911年,在广州起义的战斗中,林觉民因伤被俘,历经折磨,从容就义。在他遇害后,林家便变卖宅邸,举家迁居。而买下林家老宅的正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当年11岁,一起搬了进来。

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写道,“具有很典型的福州民宅特点,除中轴建筑外,左右两旁还有许多自成院落的房屋……”


百年之后,这座老宅静静地守在闹市之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复兴。


以上4图源:福州名城



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南洋杉疏林草坪上,伫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叶樟。大叶樟旁边有一块“邓小平植树处”的石碑,碑上记录着1984年2月10日,邓小平同志亲手种植大叶樟。在南国霏霏的细雨中,这株树龄十年的小苗栽进树坑,当时树高不过2米左右,现在已经超过10米。


以上2图源:记者@仇慧亮

30余年光阴荏苒,大叶樟历经风雨,傲然挺立。它如同一位长者,张开臂膀,送来荫蔽,欢迎着锁云路上、万石湖边的游客。


邓小平的厦门视察之行及其题词,激励着一代代特区人不懈奋斗,推动着厦门从昔日偏居东南的滨海小城,发展成为今天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以上2图源:厦门旅游年卡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文笔,影响了几代人。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鲁迅曾在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虽只短暂停留数月,却在厦门留下了不可忽视的文化印记。

在厦门大学执教时,鲁迅独居于生物馆三楼。推开木格窗,鼓浪屿的万国建筑群在碧海蓝天间若隐若现,潮声日夜不息地涌入房间。这座被山海包裹的学府,成为他思想蜕变的重要驿站。


在此期间,鲁迅完成了《朝花夕拾》中的多篇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汉文学史纲要》及《故事新编》中的部分作品,共约17万字。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也展现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创新。


如今,厦大至今保留着鲁迅纪念馆、塑像等纪念设施,校门上的“厦门大学”四字亦出自鲁迅手迹。这些元素不仅是对鲁迅的纪念,更成为厦大文化标识,传递着他对教育和文学的执着追求。


以上图源:厦门大学



在风景秀丽的福建厦门鼓浪屿,坐落着一处安静的园林,名为毓园。1984年5月,为纪念著名的无党派人士、鼓浪屿的优秀女儿、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厦门市政府在此修建毓园。其中的“毓”为培育养育之意,致敬林巧稚一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医学人才、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的伟大一生。


在毓园中,屹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纪念馆。馆内展出林巧稚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著作,社会活动和工作、生活照片,外国友人赠送的纪念品,各种证书和其他珍贵资料。


1984年11月27日,邓颖超同志参观鼓浪屿毓园时亲手种下两棵南洋杉,南侧一株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株柱状南洋杉。如今,两株南洋杉蓬勃生长,象征着林巧稚秀逸高洁的品格历久弥坚。林巧稚用一生的时间拯救了万千母婴,亦将其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后辈以造福后世,这份无私与博爱值得后人铭记和尊重。


以上图源:鼓浪屿



“我是漳州府平和县的人,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文学大师林语堂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


以上2图源:漳州文旅

1895年出生于漳州的林语堂先生是真正从漳州走向世界的著名文学家、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一生为后人留下了11部中文著作、40部英文著作和9部翻译作品,数百篇散文、小品,作品畅销多国,蜚声国际文坛,是向西方讲述中华文化的杰出的先行者。


福建平和林语堂故居旁的林语堂文学馆

在漳州,有两处林语堂故居,一处在他的出生地——坂仔,另一处在他的祖籍地——天宝。位于天宝镇五里沙村珠里社的林语堂故居,距林语堂纪念馆300多米,是仿照台北林语堂故居而建的,与台北林语堂故居一样取名为“有不为斋”。


天宝林语堂故居外景

按照林语堂晚年自述,因为思念家乡,一直想迁居漳州,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回乡,只能选择定居台湾,与家乡隔海相望。

为了圆林语堂的回乡梦,漳州市芗城区把台北林语堂故居“复制”回他的家乡,让游人在他的家乡也可以“看见”台北故居,追寻他晚年的生活足迹,寻觅他的乡愁。


天宝林语堂故居从结构设计到房屋摆件,皆按台北故居实景还原

以上4图源:中新网@张金川

其实,还有不少名人在福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人舒婷在《我的厦门》中写到:“我的梦想、我的感知、我的趣向,甚至我的性情、我的灵魂和肉体,都和这个小岛息息相关。”

鼓浪屿漳州路58号,体育教育家马约翰的少年身影曾掠过骑楼、殷承宗指尖流淌的琴声,至今仍在鸡山路回响……


图源:鼓浪屿

白岩松说泉州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图源:泉州文旅

今日,9月3日大阅兵,我们跟着先辈的足迹探寻不一样的福建,期待与您相见。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