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爷豆腐卖到断货,凌晨5点忙到深夜,乡亲们都说吃不够?

山东临沂农村大集上,一位七十岁的大爷挑着两筐白花花的豆腐,忙得脚不沾地。他不是摆摊吆喝,而是给集市上的饭馆送货,羊汤店、炒菜摊的老板们早早打电话订货,大爷凌晨五点就得爬起来磨豆浆、做豆腐。热腾腾的豆腐往筐里一装,挑上肩就往集市赶,忙到下午两点才能喘口气。

大爷做的豆腐,软糯细腻,入口即化,吃过的人都说像小时候的味道。早上集市刚开,饭馆老板们就等着他送货,100多斤豆腐一天卖得精光。想吃?得提前订,临时去买可没你的份儿!大爷说,豆腐这东西,讲究个新鲜,黄豆不好,豆腐就差了味儿,杂质多,吃着也不舒坦。

豆腐这门手艺,大爷干了几十年,临沂附近的村民不少是吃他家豆腐长大的。过去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点豆腐,磨豆浆、熬卤水,忙活一上午,就为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放一勺白糖,甜丝丝的,啥也不用加,一口气能吃一大碗,幸福感爆棚!

现在呢?豆腐种类多了,超市里啥样的都有,可总觉得少了点魂儿。大爷的豆腐不一样,用的还是老法子,卤水点出来的,口感细滑,带着黄豆的清香。集市上的羊汤店老板说,拿大爷的豆腐炖汤,汤白味浓,客人一喝就夸,连碗底都不剩。

大爷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凌晨开工,深夜收工,第二天还得接着干。有人问他,七十岁了,咋不歇歇?大爷乐呵呵地说,闲不住,干这行几十年,豆腐就是他的命根子。做出来的豆腐让乡亲们吃得开心,他心里也舒坦。

在临沂,豆腐不只是饭桌上的一道菜,更是老一辈人生活的回忆。集市上,热豆腐刚出锅,摊主往上一抹辣椒酱,香得让人咽口水。旁边煎饼摊的大姐卷个煎饼,夹点豆腐脑,撒上韭菜花,再加点辣椒面,吃一口,暖到心窝里。

做豆腐这活儿,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多。黄豆得选上好的,磨浆得细,卤水得点得恰到好处。大爷说,现在年轻人不爱学这手艺,嫌累嫌麻烦。可他不怕累,觉得这门老手艺不能丢,守着它,就像守着老家的味道。

集市上,豆腐的香气飘得老远,勾得人走不动道。有的老顾客专程来买,拿回家炖菜、凉拌,啥做法都好吃。还有人说,吃大爷的豆腐,就像回到小时候,奶奶在灶台前忙活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临沂的美食多,煎饼、羊汤、辣椒酱,样样拿得出手,可豆腐愣是占了一席之地。早上吃碗豆腐脑,配个茶叶蛋,奢侈点再加点辣椒面,那滋味,啧啧,舒坦得没法说!大爷的豆腐不光填饱了肚子,还填满了乡亲们的回忆。

大爷的豆腐生意火,靠的不只是手艺,还有那份实在。饭馆老板订货,他从不偷工减料,宁可多费点工夫,也要保证豆腐的品质。乡亲们吃得放心,夸他是个实在人,豆腐做得好,心眼儿也好。

这几年,城里的豆腐花样多,可总比不上农村集市上这一口纯正的味道。有人说,大爷的豆腐吃的是情怀,是老一辈人对手艺的坚持。吃着豆腐,聊着家常,集市上热热闹闹,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大爷年纪大了,可精神头不输年轻人。他挑着豆腐,走街串巷,忙碌的身影成了集市上一道风景。乡亲们说,只要大爷还在做豆腐,这老味道就不会丢,临沂的集市就不会缺了那份人情味。

豆腐这东西,简单却不普通。做好了,能让人吃一口就记住一辈子。大爷用几十年的手艺,守住了这份简单,也守住了乡亲们心里的那份温暖。你说,这豆腐好不好吃?下回赶集,你也去尝尝,看看能不能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