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一个小镇上,一碗炒米粉能火到啥程度?大叔炒了43年的米粉,镇上几乎没人没吃过!从小孩到老人,排队等着吃,锅都不用洗,一天能卖上百份,香味飘满街。这碗米粉,不只是饭,更是一代人的回忆。
大叔的店开在自家改的小房子里,没啥装修,连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灶台就在门外,简简单单一个铁锅,旁边堆着米粉和几样调料。每天清早,大叔就点火开炒,动作快得像跳舞,米粉在锅里翻飞,香气四溢,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停下来看。
炒米粉看着简单,其实门道多。米粉一下锅就容易粘,火候稍不对就糊,口感全毁。大叔却有绝活,43年练下来,火候拿捏得死死的。米粉下锅前,他先用冷油炒肉沫,油热了再下米粉,快速翻炒,米粉根根分明,不粘不糊,吃起来滑溜又筋道。
这家店的米粉没花里胡哨的配菜,就是米粉加点肉沫,简单到不行。可就是这份简单,锁住了老味道。吃一口,满嘴猪肉香,米粉嚼劲十足,咽下去还想再来一口。镇上的人说,这味道几十年没变过,像是时间定格在了童年。
大叔炒米粉的手艺是从他爸那学的。那时候,米粉摊就是家里的营生,养活了一大家子人。他18岁接手,炒了半辈子,头发都白了,手艺却越来越稳。锅里炒完一份,下一份直接接着来,锅底那层油光锃亮,根本不用洗,味道全靠这“老油”提香。
小镇上的人,不少是吃着大叔的米粉长大的。小时候放学,兜里揣着几块钱,跑来吃碗炒米粉,热乎乎的,吃完满头大汗。现在长大了,有的出去打工,有的有了自己的家,可每次回镇上,总要来吃一碗。有人说,吃着米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啥烦恼都没有。
这碗米粉不光是味道,还有故事。镇上老人们讲,当年条件不好,一碗炒米粉就是最好的饭。逢年过节,排队的人能从街头排到街尾。年轻人也爱分享,说吃这米粉,感觉像在跟老一辈聊天,温暖又踏实。
大叔的店没招牌,靠口碑活了几十年。镇上人说,米粉的香味就是招牌,闻着味儿就能找到店。现在镇上也有不少新餐馆,卖啥的都有,可大叔的炒米粉摊还是最火。有人开车几十公里,就为吃这一口熟悉的味道。
数据上说,江西米粉文化历史悠久,起码有上百年。米粉在当地不只是食物,更是种生活方式。炒米粉、煮米粉、拌米粉,做法多,但炒米粉最受欢迎。统计显示,江西人一年能吃掉几万吨米粉,炒米粉占了大头。大叔的店虽小,却也成了这文化的活招牌。
大叔年纪大了,炒米粉的体力活干不了太久。有人问他,店以后咋办?他笑笑说,儿孙们不爱干这行,怕是没人接。可他还是每天准时开摊,锅铲挥得飞快。镇上人看着都心疼,劝他歇歇,他却说,炒米粉是他的命,停不下来。
米粉摊的未来,谁也不知道。或许有一天,大叔真的会放下锅铲。但那份香味,那份回忆,早就刻在了镇上人的心里。你吃过这样的炒米粉吗?它在你心里,又是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