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需要重视保护具有价值的“绝学”

拓荒号:陈峰 (企业头条)

传承中华文脉、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客观地看,近代中国人民在对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众多有识之士的精神支柱与力气源泉。


中华文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认,不时赋予新的时期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不时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顺应、与现代社会相谐和。


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构成的根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能够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自创。传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鼎力发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心思想理念。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由于面临危机,所以需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与“承”是两个概念,“传”是无条件的完整保存。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葛剑雄教授以为我们应当无条件地先把它原本来本地保管下来,不致让传统文化失存,其中包括落后的、激进的以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局部,可能包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聪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根底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管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现代传承担中的“传”。


文化实践


传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鼓舞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发展


稳固中华文化探源成果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学问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理论教育各环节,贯串于启蒙教育、根底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范畴。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推进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注重维护和开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施行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现活动。增强面向全体教员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程度。


(文化产业责编:陈峰 )
2022年04月20日 11:1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