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冠心病如何区分?护心策略早知道

心肌病和冠心病是心血管领域最常见的两类疾病,但它们的发病原因、表现和治疗方法大不一样。搞清楚这些区别,对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都很有帮助。

心肌病:心肌本身的结构出了问题

心肌病主要是心肌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从病因来看,主要分为遗传性、后天获得性和原因不明三大类。遗传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就有特定的基因变化;另外,代谢异常、感染等也可能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变厚、心脏扩大。这类病会影响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严重时会引发心力衰竭。

冠心病:给心肌供血的血管堵了

冠心病的核心问题是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里的斑块越积越多,导致血管变窄甚至堵死,心肌供血就会跟不上,轻则引发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死。像高脂饮食、不爱运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大大增加得病风险。虽然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因为生活习惯不好中招,临床已经见过不少低龄患者。

两者的核心区别,一文说清

  1. 伤的地方不一样

    心肌病直接伤的是心肌本身,比如心肌变厚、心脏扩大或者变得僵硬;冠心病伤的是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主要是血管变窄或者堵了。

  2. 发病年龄有差异

    遗传性心肌病可能早早就出现,比如青少年或年轻人就发病;冠心病大多是中老年人,但现在不良生活方式让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3. 表现大不同

    心肌病早期可能会心慌、活动后气短,到了后期会出现腿肿等心衰症状;冠心病的典型表现是干活或运动时胸口痛,还会放射到左肩、左臂,像有东西压着一样。

  4. 检查方法不一样

    查心肌病主要用心脏超声和核磁共振,能看清心肌的厚度和有没有纤维化;查冠心病要做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者冠脉造影这些看血管的检查。

  5. 治疗重点不同

    心肌病的治疗重点是改善心肌功能,严重的可能需要装辅助器械;冠心病主要是打通血管,比如吃药、放支架或者做搭桥手术。如果同时得两种病,得联合治疗才能效果好。

两种病会互相“添乱”

心肌病和冠心病不是孤立的,可能互相加重。比如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时间长了会引起心肌结构变化,变成心肌病;反过来,心肌病让心肌代谢出问题,也会加快冠状动脉的病变。尤其是老年患者,两种病同时存在的情况不少,一定要综合评估心脏整体状况。

三级预防,护好心脏

  1. 初级预防(没病先防)

    25岁以后,建议每年查一次血脂和炎症指标;吃的种类要多,每天吃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控制总热量摄入。

  2. 二级预防(已病防变)

    已经确诊的人,要定期查心功能,建个健康档案;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强度得适合自己。

  3. 三级预防(术后康复)

    做了介入手术或者搭桥的患者,要严格跟着康复方案来: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康复过程中还要注意监测有没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吃对了,也能护心脏

  • 推荐吃这些:深海鱼(比如三文鱼,含ω-3脂肪酸)、坚果(比如核桃,有不饱和脂肪酸)、全谷物(比如燕麦,膳食纤维多)。
  • 要适量控制:红肉(比如猪肉、牛肉)别吃太勤,加工食品要注意钠含量。
  • 坚决限制:反式脂肪酸(比如人造奶油、油炸食品)、酒精。

运动要讲方法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这样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50分钟中等强度(比如快走、骑自行车),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最大心率大概是220减年龄)。

运动前一定要先让医生评估,有严重心律失常或者晕过的人,要选安全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八段锦这类传统运动,对心功能的好处和普通有氧运动差不多。

总的来说,心肌病和冠心病虽然都是心脏的问题,但伤的地方、表现和治疗都不一样。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早检查、早干预,同时管好饮食和运动,才能真正保护好心脏。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健康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