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二家破百万的车企诞生

9月25日,零跑汽车宣布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继理想之后,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中第二个破百万的车企。值得注意的是,从50万台到100万台,零跑用了343天,这个速度刷新了行业记录。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上,长久以来存在着两种清晰可见的成功范式。其一是比亚迪所代表的,以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为基础,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与庞大的产品矩阵,实现对市场的规模化覆盖。其二是以理想汽车为代表的新势力,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义、高端的品牌形象与服务体系,在高毛利区间内率先实现盈利,构筑品牌护城河。而零跑汽车的百万辆之路,似乎验证了第三种可能性:不完全依赖传统车企的品牌积淀,也不盲从于新势力普遍的豪华品牌溢价路线,而是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深度自研,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最终以“高品价比”的产品形态,在主流消费市场实现突围。

这种模式被零跑自己定义为“科技普惠”。在汽车行业,核心技术的自研,尤其是三电系统以及智能化软硬件的自研,通常被视为一条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漫长的“窄门”。零跑仍然选择了技术自研,将其作为掌控成本、定义产品的核心手段。

市场的反馈直接体现在了销量数据上。进入2025年,零跑汽车的月交付量稳定在5万台以上,8月份更是达到了57066台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8%,稳固地跻身新势力销冠阵营。根据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零跑实现营业收入242.5亿元,并首次实现了半年度盈利,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达成此目标的新势力车企。也证明了不依赖高毛利,同样可以实现规模与利润的平衡。

与Stellantis集团的战略合作,为零跑打开了通向全球市场的大门。通过成立“零跑国际”,零跑不仅获得了Stellantis的资金支持与全球销售网络,更开创了一种“反向合资”的新模式——中国的“新势力”开始向国际汽车巨头输出核心技术与平台架构。这不仅是对零跑全域自研技术成果的认可,也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摊薄研发成本、提升品牌势能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汽车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