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车企开始去库存

库存罕见下降,中国汽车能否借此迈入理性增长周期?
 

中国上市车企,在6月变得克制了很多。

在供应商账期问题上做出改变后,汽车产能和库存,也成为上市车企关注重点,毕竟,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是万恶之源。

6月,一边是市场销售走强,另一边从《汽车K线》统计已发布销量公告的车企数据来看,大家在生产端也保持相当克制。

 

01

7月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发布6月乘用车市场数据,打破了行业固有认知。

数据显示,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创同期历史新高。

其中,比亚迪零售销量达到35.3万辆,同比增长25.7%;吉利汽车零售19.6万辆,同比增长近50%,在零售销量前10车企中增速最高;两家车企就占据全国零售市场超26%的市场份额。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车零售量111.1万辆,渗透率达到53.3%,已逼近2024年8月53.7%的历史高点。

在亮眼数字背后,一个结构性变化更值得关注:6月乘用车行业总体库存下降15万辆,而去年同期仅下降2万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反内卷工作的不断深入,上市车企“冲量”、“压库”现象已明显改观,行业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02

中国车市全年销量素来呈“微笑曲线”的走势规律,但近些年市场内卷、去年推出“两新”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淡季不淡似乎已成常态。

2025年,这一特征因6月车市超越2022年同期194万辆的最高水平和今年3月的传统旺季高点,变得愈发鲜明。

乘联分会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实现超预期增长。

这一非常规增长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合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已突破412万份,6月单月申请量达123万辆,较5月增长13%,近七成私人购车用户享受到政策红利。

随之而来的是,增换购需求成为市场主力军,首购用户占比降至约30%。

与此同时,上市车企生产策略也在发生微妙转变。6月乘用车生产241.9万辆,虽同比增长13.3%,但环比增幅控制在6.1%。

汽车生产端相对克制与零售端的火热形成反差,为行业去库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今年6月,乘用车厂商批发249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15.1%和7.5%,高于厂商生产约7万辆。若仅考虑国内批发量(201万辆),则低于零售市场近8万辆,形成健康的“供小于求”状态。

 

03

就在今年6月,一场由账期引发的“反内卷”风暴席卷汽车行业。

6月10日晚,广汽、一汽、东风、上汽、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约17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货款支付周期缩短至60天内。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这场行动的导火索是6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该条例强制要求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后60天内付款,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变相延长账期的行为。

长期以来,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让供应链苦不堪言。有车企甚至采用“90天账期+180天承兑汇票”组合,近乎变相冻结供应商全年资金。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8年的7.3%下滑至2024年的4.3%,今年一季度更降至3.9%。无序价格战导致2024年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接近2000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发出警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会迫使企业降低投入产出比,牺牲产品安全和品质,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表示:坚决反对无道德底线、无法律底线的恶性竞争。

 

04

行业中坚力量与上游供应链皆如此,作为汽车行业产业链下游的汽车经销商更是苦不堪言。

2024年,除延迟发布年报的广汇宝信外,中升控股、永达汽车、国机汽车、美东汽车、正通汽车、百得利控股、和谐汽车等上市经销商集团,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美东汽车降幅更是高达22.4%。

「美东汽车年度营收变化趋势」

归母净利润方面,仅国机汽车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他各大上市汽车经销商皆同比下滑,其中4家经销商集团全年净亏损。

如何保护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整条生态链共同的课题。此番车企集体迈出“反内卷”重要一步的效果,在6月市场库存数据上已得到直接体现。

与此同时,价格战明显降温,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逐渐成为主流。由此,6月新能源车促销幅度环比下降0.8%至10.2%,传统燃油车促销稳定在23.3%,经销商终于迎来喘息之机。

不过,近日四川、广东、河南及长三角地区汽车经销商协会纷纷发文倡议减轻经销商压力,改善经销商经营状况。

其中,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省市协会的联名公开信中,直指经销商正面临库存、现金流、销量、主机厂考核等多重压力。

在行业上游矛盾得到些许缓解之后,汽车经销商期待着主机厂承诺的返利也能及时兑现。

 

05

尽管6月市场整体向好,但其中仍存隐忧。

多地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出现阶段性紧张,部分城市宣布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虽然发改委宣布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但距离新一波资金到位仍需时间。

另外,消费者观望情绪显现。汽车信贷政策收紧,各地高息高返政策收缩,贷款返利补贴力度大幅减小,经销商盈利压力再度凸显。

去年下半年,在“两新”政策刺激下,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在今年6月已创下历史新高的前提下,下半年能否持续增长成为行业最大疑问。

乘联分会对7月市场的展望已趋于谨慎,认为随着车市增长的结构性分化,部分企业传统燃油车产能充裕,燃油车市场萎缩压力下的去库存特征明显。加之现阶段燃油车、新能源车库存均处于高位,厂商批发销量增速或将放缓。崔东树表示,预计7月车市将进入休整期。

 

Views of AutosKline:

行业生态得到修复实属不易。毕竟生态链中任何一个环节陷入困境,对于整个汽车行业都将是灾难性的。

随着下半年理想i8、小米YU7等颇受市场期待的新车上市,以及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7月下达的政策利好,中国车市有望延续“总量扩张、结构优化”的态势。

截至今年前5个月,汽车产业利润率在一季度触底后终于迎来反弹。

当账期回归正常、库存趋于健康、行业竞争核心由价格回归技术,中国汽车产业也有可能从“内卷红海”重新驶入“价值蓝海”。可国内汽车消费环境似乎随时会变。


(汽车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10日 21:3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