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上海滩表演艺术家,老公身兼北电教师导演,她却不靠关系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张龄心这个名字,你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但要说《父母爱情》里的江亚菲,《琅琊榜》里的夏冬,《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群,你肯定有印象。这些角色都是她演的,每一个都演得活灵活现,看完让人忘不掉。奇怪的是,角色火了,她这个人却一直不温不火。娱乐圈里这样的演员不多,有好资源不用,有好背景不靠,偏要自己慢慢磨,张龄心就是这么个人。

她爷爷张伐在上海滩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演戏,《夜店》《红日》这些片子都是他演的。1993年退休的时候,整个上海电影圈的人都来送行。有这样的爷爷,张龄心要想在圈里混根本不是难事。小时候就有剧组找上门,想让她演戏,制片人和导演专门跑到家里谈。爷爷笑着把人送走了,说孩子太小,别让她过早接触这个圈子。就这样,张龄心的童年没在片场度过,而是规规矩矩学舞蹈、练琴棋书画。

1996年,张龄心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这个班现在回头看简直不得了,陈坤、黄晓明、赵薇都是她同学。当年谁也不知道,教室里坐着的都是以后要扛起半个娱乐圈的人。张龄心在班里存在感不高,不爱凑热闹,别人下课扎堆聊天,她就自己找地方看剧本。1999年她接了第一部戏《离婚》,算是正式出道。那时候还没毕业,拍戏的时候青涩得很,台词说得磕磕巴巴。这部戏播出后反响一般,她也没因为这个角色火起来。

2000年,娱乐圈正热闹的时候,张龄心突然消失了。没有宣布退圈,没有发表声明,就这么不见了。圈里人打听她的消息,都说人出国了。这一出去就是四年,从2000年到2004年,她彻底从大众视野里蒸发了。那四年她在国外当面包师,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和面,调配面粉比例,控制发酵温度,把面团搓圆放进烤箱。手上磨出了茧子,胳膊比以前壮实,身上永远带着烤面包的香气。

这四年对她来说不是逃避,是沉淀。面包店的客人不认识她,不知道她是谁,不在乎她演过什么戏。她就是个普通的面包师,做得好客人就夸两句,做得不好客人就不来了。这种简单直接的评价标准让她觉得踏实。2004年张龄心回国了,带着满身面粉味和重新整理好的心态。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复出,默默开始接戏。

《父母爱情》里的江亚菲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女性,骄傲又敏感,和安杰的关系微妙。张龄心把这个角色演得特别到位,眼神里那股子劲儿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观众看完这部剧,记住了江亚菲,但很多人叫不出演员的名字。《琅琊榜》里的夏冬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让人印象深刻。她演的是霓凰郡主身边的丫鬟,忠心耿耿又机灵可爱。那种对主子的维护,对外人的警惕,都通过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来了。

《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群更是演得让人服气。一个精致的中产阶级女性,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内心空虚。张龄心把这种外强中干的状态演得丝丝入扣,特别是那些看似随意实则暗藏心机的台词,被她说得既自然又有力量。这部剧火遍全国,主角们都跟着红了,张龄心还是那个配角专业户。观众记住了她演的角色,就是记不住她这个人。

张龄心的感情生活一直很低调。她老公也是圈内人,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身兼演员、导演、制片人多个身份。两人相识了二十年才结婚。这二十年里经历了太多事情,她出国当面包师他在国内搞创作,她回国拼事业他也在圈里摸爬滚打。两个人的节奏一直没对上,却始终保持着联系。2015年他们决定结婚了,没有大操大办,就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顿饭,简简单单地把证领了。

2016年张龄心生了孩子,生活的重心彻底转移了。娱乐圈的工作节奏太赶,拍戏经常一去就是几个月,剧组在哪儿人就得跟到哪儿。有了孩子以后这种工作方式就行不通了。她开始推掉很多戏约,只接那些拍摄周期短、拍摄地点近的项目。这个选择让很多人不理解,明明演技这么好,正是可以冲一冲的时候,怎么就退居二线了圈里人私下讨论,说她是不是傻,这么好的资源不用,这么好的机会不抓。

她自己倒是想得很清楚,演戏是一辈子的事,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她老公也支持她的决定,他自己就是从事影视行业的,太清楚这行的辛苦。如果两个人都全力搞事业,孩子就只能交给老人带,夫妻俩也很少有时间见面。与其这样,不如有一个人稍微退一退,把家庭照顾好。

张龄心的背景拿出来随便哪一个都够震撼。爷爷张伐是1950年代就成名的表演艺术家,从东北一路打拼到上海,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当了几十年台柱子。他演的《夜店》《农家乐》《红日》这些作品现在拿出来都是经典。有这样的爷爷,张龄心要想在圈里混太容易了。爷爷随便打个招呼,好资源好剧本好导演都会主动找上门来。但她从来没这么做过。

出道这么多年,她接的戏都是自己试镜试出来的,该排队就排队,该等通知就等通知,跟其他演员没有任何区别。她老公的资源同样不少,北电的老师,在圈里认识的导演制片人一大把,随便介绍几个人脉就能让她的事业上一个台阶。但她还是坚持自己一个戏一个戏地磨。别人问她为什么不用这些资源,她说演员还是要靠作品说话,走捷径来的东西终究不踏实。

这种想法在现在的娱乐圈太少见了。多少演员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有资源的恨不得全用上,没资源的想方设法找关系。张龄心手里握着王炸,却偏偏要一张一张慢慢出。这不是傻,这是她对表演这件事的执念和坚持。她演的角色个个都让人印象深刻,但她本人的知名度就是上不去。这种戏红人不红的状况在娱乐圈挺常见的,特别是演配角的演员,观众记住了角色记不住人。

从商业价值来讲,她肯定是吃亏的,没有流量就意味着接不到大制作,拿不到高片酬。但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她又是幸运的,观众记住的是她塑造的角色,而不是她这个人。这恰恰说明她把自己完全藏进了角色里,没有让演员本身的特质盖过角色。张龄心的路走得不容易,有背景有资源有实力,却偏偏选了一条最不容易的路。

她可以靠爷爷的名声轻松出道,可以靠老公的人脉快速上位,但她就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种坚持在现在的娱乐圈显得特别珍贵。生了孩子以后她把重心转向家庭,很多人说可惜,但对她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演戏是热爱,家庭也是热爱,她只是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娱乐圈里不缺有背景的演员,但像她这样手握王炸却偏要自己打怪升级的人真不多。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