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剧时代已逝,流媒体涨价减产,观众正涌向YouTube等免费平台。
短短四十五个月,世界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2021年11月:那时特斯拉的赛博皮卡还未问世,HBO Max是冉冉升起的流媒体新星,Will Smith还没在电视直播上掌掴任何人,Sam Bankman-Fried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亿万富翁和模范公民,而网飞(Netflix)的股价在疫情的助推下一飞冲天。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网飞公布了季度财报,竟流失了20万订阅用户。这次业绩滑坡,加上宏观经济的普遍不确定性,瞬间在整个娱乐行业引发了巨大的恐慌。流媒体平台纷纷削减内容预算,迪士尼和华纳兄弟等传媒巨头裁员数千人,网飞的股价更是暴跌51%。这场全行业的紧缩最终演变成了一场长达六个月的编剧大罢工,工会要求更高的薪酬、标准化的补偿以及更丰厚的后续收益。在全面停工和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行业专家们开始怀疑,流媒体是否还能重现2022年之前的辉煌势头。
快进到2025年:网飞的股价已经回升了500%,那个叫HBO Max的流媒体服务依然存在(虽然它已经改了好几次名),而世界也早已随处可见特斯拉的赛博皮卡。
距离2023年的编剧罢工已有两年,娱乐行业仍处于动荡之中——没人说得清是已经站稳了脚跟,还是“巅峰电视”(Peak TV)的“巅峰”早已成为过去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自2022年的行业放缓和2023年的编剧罢工以来,流媒体的内容产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对这些战略转变又作何反应。
如果真有电视史学家这个职业,他们会指出有两部剧集是“精品剧”时代的预兆。
一部是《The Sopranos》(黑道家族)。HBO这部里程碑式的犯罪剧模糊了电影与电视的界限,开创了一种电影化的叙事方式,重新定义了电视的可能性。凭借其高昂的制作价值和宏大的叙事野心,该剧完美体现了HBO作为高端付费服务的价值主张。那不是电视,那是HBO。
另一部是《House of Cards》(纸牌屋)。网飞的第一部原创剧集预示了一个新媒介的无限可能——可以按需点播、一口气刷完、且完全没有广告的精品内容。这部剧标志着流媒体平台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再是购买内容授权,而是亲自下场制作人人都想看的“必看剧集”。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各大流媒体服务竞相推出能引爆社交媒体的精品剧。这些制作精良、星光熠熠的剧集被视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也因此让它们高昂的成本显得合情合理。对观众而言,那是一个黄金时代,可以用低廉甚至免费的价格享受到顶级的电影级剧集:《Orange is the New Black》、《Severance》、《Squid Game》、《Stranger Things》、《The Bear》、《The White Lotus》、《Mare of Easttown》、《Fleabag》、《The Marvelous Mrs. Maisel》,以及无数优秀到让人觉得不可持续的好剧。
直到网飞股价暴跌,编剧罢工来袭,流媒体行业从此进入了一个“紧缩时代”。以IMDb评分高于平均分为标准来衡量,精品内容的生产开始放缓。自2022年以来,能引起广泛热议的新剧数量急剧下降。
那么,究竟是内容数量变了,还是质量变了?根据IMDb的评分数据,我们看到从21世纪初(紧随《The Sopranos》之后)开始,剧集的好评度持续上升,这一趋势至今未变。电视内容的水准一如既往地高,创作者们仍在竭尽全力。这意味着,爆款内容的减少源于产量的下降。
2015年,FX的首席执行官 John Landgraf 创造了“巅峰电视”一词,用来形容剧本类电视剧数量的爆炸式增长。行业专家们立刻采纳了这个说法,并将他奉为无所不知的先知。虽然 Landgraf 的品牌营销能力值得称赞,但我认为他关于“巅峰电视”的观察,与其说是高瞻远瞩,不如说是显而易见。毕竟,还有谁比一个被要求以不可持续的速度制作内容的高管,更能评论内容制作速度的不可持续性呢?
自2009年以来,FX的研究部门一直在追踪英语原创剧集的制作数量,并发布年度报告,这份报告已成为衡量行业投入意愿的指标。根据这份报告和行业预测,所谓的“巅峰电视”时代的“巅峰”出现在2022年。
制作放缓源于两个行业趋势。
首先,流媒体平台开始专注于已有成功剧集的续订。2010年代末的内容开发策略,可以概括为“把所有东西都扔到墙上,看哪个能粘住”。这个过程虽然低效且昂贵,但也确实催生了一些爆款。随着行业日趋成熟,流媒体的焦点从开发可能引爆话题的新剧,转向为已经成功的剧集提供资金。相应地,这些回归剧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预算急剧膨胀。据报道,《Severance》第二季的成本高达2亿美元,而《Stranger Things》第四季的花费更是达到了2.7亿美元。
其次,新剧数量大幅减少。新剧的风险太高了,尤其是在你可以用同样的预算去投资一个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赢家时。
这种创新内容的缺乏,给人的感觉是各大平台不再努力了,但这个过程其实是不可避免的。网飞、亚马逊和苹果在创立流媒体服务之初,并没有原创内容库,它们别无选择,只能大举烧钱,追求那些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付费订阅的华丽内容。
2022年后的行业放缓,恰逢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他们能看到的原创剧集却越来越少。那么,流媒体平台是如何在削减叙事内容的同时,还能留住观众的呢?答案是:用低成本的无剧本节目——也就是真人秀和纪录片,这与它们最初承诺的精品内容恰恰相反。自2018年以来,网飞用大量低成本的纪录片和真人秀扩充了其内容库,使得非虚构内容占据了其产出的大多数。
内容缩水的同时,整个行业却在普遍提高订阅价格。通常,一条“向右上角”攀升的图表能让我们的原始大脑感到愉悦,但眼前这张显然是个例外。
那么,当人们需要花更多的钱,却得到更少的东西时,他们会作何反应?答案是:他们会涌向免费的东西。
如果你问别人“谁是流媒体战争的赢家?”,并给他们十次机会,他们也绝不会猜到领跑者,因为它根本不是一家好莱坞制片厂。当人们打开电视时,他们打开YouTube的可能性,要比打开网飞、Paramount+或Hulu更高。
仔细看这张图表,你会发现市场份额增长的平台是YouTube、Tubi和The Roku Channel,它们全都是免费的,完全依靠广告收入运营。在拒绝了商业广告多年之后,消费者们再次愿意用时间来换取金钱。与此同时,YouTube已经建立起一个娱乐帝国:它免费,并且由那些愿意为微薄广告收入和社交资本而努力的创作者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
目前,流媒体行业仍在扩张,这意味着只要这些公司能保住市场份额(或者缓慢地失去份额),它们就能继续增长。但终有一天,抛弃有线电视的浪潮会趋于平缓,YouTube会继续蚕食市场,而流媒体的第二波整合浪潮将会到来。
就在上周,我开始看HBO Max上一部备受热议的剧集《Task》。这部剧具备了精品剧的所有要素:高端的制作水准、一位大牌电影明星(Mark Ruffalo)、复杂的反英雄主角,以及一场反复提醒你“本剧由《Mare of Easttown》创作团队倾力打造”的营销活动。这部剧很好看,我甚至会在闲聊时向人推荐它,但它也让我感到沮丧。如果这部剧是在1998年出现,我肯定会称之为一部无可争议的杰作。但在2025年,它不过是又一部沿袭了《True Detective》、《Big Little Lies》、《Sharp Objects》以及《Mare of Easttown》血脉的精品犯罪剧。它是一部平平无奇的高端犯罪剧。
我的失望并非HBO或《Task》主创的错,更多是我自己错误期待的产物。我曾以为电视的创意进化会无限持续下去。随着有线电视让位于付费订阅,再到流媒体,我期待着新的形式不断涌现,剧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至少在目前,电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其内容不再进化了。
从HBO到网飞,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带来新的电视格式。流媒体时代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先创造了一种内容模式,却没能事先确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种本末倒置的商业开发逻辑源于硅谷,可以用那些在职场社交平台上被说烂了的口号来概括:
“不要请求许可,宁可请求原谅。”
“快速做大。”
“把你的钱投进FTX——Sam Bankman-Fried是个超级靠谱的家伙!”
“快速失败,经常失败。”
“快速行动,打破陈规。”
那么,在这些“快速行动”和“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到底什么被打破了?
有线电视已经死了。
内容被分散在价格不断上涨的各个竞争平台。
这些竞争平台无法维持其内容产出和价格水平。
我为了看NFL橄榄球赛,不得不订阅七个不同的流媒体服务。
而这一切又将如何修复?
广告。
通过并购实现行业整合。
捆绑销售。
低成本的无剧本节目。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很熟悉,那是因为我刚刚解释了有线电视的所有特征。曾经,没有广告和捆绑销售是流媒体标榜的差异化优势;而如今,这些策略却成了平台们赖以长期生存的救命稻草。
整件事——从网飞推出《House of Cards》那一刻起——都充满了“切斯特顿的栅栏”的意味。这个原则指的是,在不理解一个现有系统(也就是那道“栅栏”)为何被建造之前,你不应该轻易拆除它。娱乐行业抛弃了广告、低成本内容和规模经济,却从未问过自己,这些策略当初为何会应运而生。
最终,有线电视模式将会自我重构——这一次,内容质量略有提升,但平台间的壁垒会更高。消费者会对“花更多钱,看更少内容”感到厌倦,并逐渐迁移到YouTube,后者已经悄悄地建立了最可持续的流媒体平台。或许最重要的是,当HBO Max最终进化成它的终极形态“HBO-派拉蒙-Tubi-迪士尼-Peacock-Roku-Plus-Max-增强版”时,它本身也将不复存在。
本文译自 statsignifican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