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斌龙41岁才当上爸,45岁又多了个闺女,两个孩子是他心头宝。他掏出手机,乐呵呵地给记者看照片,儿子赖赖叽叽,女儿像年画娃娃,眼睛亮得像小星星。可他笑着笑着,语气有点沉,孩子跟他不亲,回家想抱女儿,女儿扭头就跑,儿子摔一跤哭得稀里哗啦,还喊“爸爸你别管我”。
他心里不是滋味,回家次数少得可怜,一年也就十几天。早年为了养家,他啥活都接,跑组、做司仪、排合唱,忙得脚不沾地。后来演戏有了点名气,邀约多了,他不好意思拒绝,经常一场戏没拍完就赶下一场。2025年6月,记者在上海见他,他刚参加完新片《不再退缩》发布会,又连轴转接受采访,忙得像个陀螺。
孩子不亲,他知道是自己陪得少。一次回家,他给儿子买了个乐高,想给孩子个惊喜,熬夜拼到天亮。结果女儿还是不让他抱,儿子困得发脾气,他哄了半天也没用。大年初四要出差,女儿跟妈妈嘀咕“让爸爸出去吧”,他半夜哭到睡不着,心想,孩子可能只知道“爸爸”这个词,却不懂爸爸是啥。
潘斌龙演过不少电影,2023年、2024年加起来拍了快20部,2025年更夸张,接近30部。可他演的多是配角,观众记住的角色不多。最出名的《无名之辈》里,他演李海根,憨厚老实,满脑子想着挣钱结婚。有人说他有“配角演法”,他听了这话心里堵得慌,反问自己,演配角多了,就只能是配角了吗?
他怕被人忘记,工作不敢停。早年学相声,演小品,上了春晚,还在《爱笑会议室》当过元老,那时候风光无限,觉得自己能干大事。可后来拍电影,他发现喜剧那套不完全管用。舞台上放个屁都能让人笑,电影里得沉下来,演得太夸张就假了。他琢磨着怎么把角色演活,有时候加点小创意,比如演丧事乐队,用灵堂的长明灯点烟,结果把灯吹灭,观众乐了,他也觉得过瘾。
演戏之外,他还有点自卑。小时候学习不好,爸妈总说他“啥也不是”。2008年第一次上春晚,他兴奋地给妈打电话,妈却说“冷静点,迎接新的一天”。他不怪爸妈,觉得妈是他人生大老师,可这些话还是在他心里扎了根。经纪人夸他,他总觉得是场面话,不敢信。
新片《不再退缩》里,他演父亲刘中华,陪着跛足的女儿一步步康复,最后女儿成了冰球运动员。他觉得自己像刘中华的妈,总想着别人,没为自己活过。他羡慕刘中华能一直陪着孩子,操心家事,这是他没做到的。记者问他能不能少接点活,多陪家人,他皱着眉头说“不敢”,怕不露脸就没人找他了。
他也想改变。2025年8月,第二次采访时,他刚带家人出去玩了一趟,这是六年来的头一回。以前陪孩子,就是在家附近看影子晃来晃去。现在他把老婆孩子带到剧组,拍戏空隙一起去看丹顶鹤。儿子还客串了个角色,闹脾气不配合,潘斌龙哄着拍完,儿子还说“当演员太简单了”,他听完哭笑不得。
孩子渐渐大了,会说“爸爸你好帅”,这话让他心里暖乎乎的。他开始觉得,演主角还是配角,没啥大区别,关键是把角色演好,靠细节堆出来。他下了听书软件,啥都听,历史、纪实、曾国藩,怕自己没文化跟不上。每天给家里打三到六个电话,聊的全是家常事,哪怕工作再忙,也得接。
潘斌龙说,师父教过他“做艺先做人”,不是当老好人,而是做个好人。他以前有点讨好别人,现在慢慢有了主见。2021年,他在《我就是演员3》拿了冠军,激动得给老婆打电话,情绪却很快过去了。2025年生日,他在剧组过,别人给他弄了“永远十八岁”的横幅,他觉得太折腾大家了。
他还在努力琢磨演戏。拍《不再退缩》,导演齐星说他状态沉下来了,不像小品演员那样靠即兴发挥。他也觉得自己到了个新阶段,演戏不再使劲“努”,心态平和了点。六年前的片子《西渡》入围平遥电影展,他高兴得像个孩子,觉得大家的努力终于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