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影里的感动带回家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影迷在《浪浪山小妖怪》电影周边产品前拍照。图据新华社

在这个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的热度并没有止步于银幕:印有“小妖怪”图案的手办、毛绒玩具被观众抱在怀里;快闪店门口排起的长队里,家长和孩子挑选周边产品的身影随处可见。观众的热情与购买力直接将银幕上的虚拟角色推成了“现实爆款”。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动画电影的非票房收入正在成为拉动“电影+”经济的关键。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隽表示,电影上院线了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收入有“天花板”,作为延伸产品来讲是无限的。基于内容IP的授权以及产品的开发,这个是长线,更长线。

一部爆款电影的溢出效应远大于电影本身,比如现象级IP《哪吒之魔童闹海》授权周边产品,在电商平台10天就突破5000万元,持续热销。《浪浪山小妖怪》此次共推出百余款周边产品。除了常见的盲盒手办、毛绒玩具、文具礼盒、拼图卡牌外,还设计了刷锅布、工牌卡套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单品。在IP联名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官方联手游戏、潮玩、餐饮等领域30多家知名品牌,铺设了跨界合作的场景。上映首日,仅上海联和电影院线的衍生品销售额就突破了700万元,联名饮品3天销量突破500万杯。《罗小黑战记2》将首映礼搬到北京朝阳公园,还设置了互动游戏区和角色人偶合影点。快闪店里的限量周边产品和同款T恤被争相抢购,10天内总体客流量超过15万人。《聊斋:兰若寺》则携手集卡社推出主题卡牌,把古典志怪故事延伸到新兴的收藏市场。

衍生品的火爆销售不仅拉长了动画电影的价值链条,也成为观众情感延续的载体。不少人的桌上摆上了“罗小黑”手办,书包上挂起了“浪浪山”挂件。有观众感慨:“买回去的不只是玩偶,而是把电影里的感动带回了家。”在情感消费主导的当下,“电影+”正将这种情绪以更积极的方式释放,让观众从中获得数倍的体验,也将电影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实体经济,带动更多价值衍生。

电影效应的多维度破圈,还体现在打破领域壁垒的协作,比如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浪浪山小妖怪》主题展,每天平均吸引上千组家庭参观。作为动画电影与国家一级博物馆合作的首个案例,展览通过沉浸式体验重构了国漫与公众的对话方式。在浪浪山小猪妖住所、双狗洞等场景中,观众不仅能重温小猪妖离开浪浪山、“拼好团”西天取经的故事,还能通过“击鼓打小妖”“决战黄眉怪”等互动游戏,从故事围观者变为参与者。

从短片到电影、从线上到线下,内容为本、跨界赋能,这种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正是中国动画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动画完全能在全球视野中建立自己的坐标系。

作者:邓昆 海报据片方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娱乐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1日 11:0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