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你们唠唠港姐选美的大变化,一个让人有点唏嘘的消息 —— 现在选美似乎也没法像以前那样突破阶层啦,就说今年的港姐,那可全都是标准上流社会的配置!
话说在 1991 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总监吴雨亲自参与当年香港小姐的初选面试。
后来啊,他还当上了英皇娱乐的 CEO 呢。当时站在他面前的,都是十七八岁青春靓丽的女孩子。可到了问答环节,吴雨眉头都皱起来了,心里直犯嘀咕:“这些姑娘咋连英文都不过关呢?” 更有甚者,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问东答西,完全不在点子上。
那几年港姐选美可太火爆了,就说李嘉欣,人还在台上比赛呢,台下追求她的富豪都排起队了。
紧接着的袁咏仪,一入行就跟张国荣搭档拍电影,名利双收。
年轻漂亮的姑娘们都眼馋得不行,个个都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但吴雨心里明白,光有美貌可走不长远,也代表不了香港精神。于是,他决定 “出海” 找找好苗子。吴雨拿起报名表,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发现有个读电子工程系的女孩子,因为 23 岁了,没被列在重点名单里。
可一看照片,吴雨眼睛一亮,马上就认定:“这才是我要找的人。” 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她就是郭蔼明。
当时海外选区有三个入围名单,节目组通知郭蔼明的时候,却得到她改变主意不想继续参加的答复。为了郭蔼明,无线电视台专门派人飞到温哥华和她见面。
郭蔼明身上那股柔和又知性的气质,让吴雨特别欣喜,直说:“我们不需要那种过于艳丽的美,有气质才是关键。”
在大赛组委会的一番苦心劝说下,1991 年,郭蔼明回国参赛,最后一举夺冠。从那以后,“智慧与美貌并重” 这句港姐口号,才真正让观众心服口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学历在港姐选美中那可是相当重要。1993 年,郭可盈是大热门,比赛中她就拿下了 “最受传媒关注” 和 “最佳演艺潜质” 两个大奖,媒体预测冠军排行榜上,她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到了最后投票阶段,一向看脸的成龙大哥,却突然把票投给了莫可欣。
要说莫可欣的颜值,和郭可盈相比,确实有差距。
但莫可欣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而郭可盈只有中学毕业证,这学历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组委会从来不会说佳丽落选的原因,莫可欣就这么背着 “最丑港姐” 的骂名,一背就是十多年。
直到 2007 年张嘉儿出现,才算是 “救” 了莫可欣。
其实张嘉儿也有硕士学历,还是当届的完美爱心奖得主。
2025 年的香港小姐选美,入围的佳丽清一色全是高学历。
不过在香港,学历很多时候和家境是紧密相连的。这些高学历女孩,家庭条件那叫一个优越。咱就来见识见识,上流社会培养出来的姑娘们到底啥样。
先说冠军陈咏诗,她出身于当下超火的 “老钱” 家族。
她的曾祖父是陈瑞祺,陈瑞祺的父亲就是在坊间被称作 “新会善人” 的陈澄波。据说陈澄波在清末就到香港做生意,与人合伙开了米行。他为人老实厚道,做生意从不短斤少两,米行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兴隆。赚了钱之后,他不忘回报家乡,在广东新会开办学校、兴建医院,做了不少慈善。
遇到灾年,陈家还会打开自家米仓赈济灾民,是备受尊敬的企业家。
陈家作为传统广东家庭,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一味追生儿子。陈咏诗家里除了她,还有个妹妹,两人年龄相仿,从小家里就送她们去学各种才艺。
既然是 “老钱” 家族,学的才艺自然不一般,陈咏诗学的是体操,主攻平衡木和跳马,13 岁后转为艺术体操,还加入了香港艺术体操代表队,能参加国际大型赛事呢。
这次选港姐,体操才艺可给她赚足了眼球,从面试到决赛,时不时就给大家来个劈叉,决赛时更是直接来了一段艺术体操,把评委们看得眼前一亮又一亮。
陈咏诗身高只有 160cm,几乎是历届港姐里最娇小的。但她拥有伯克利和哥大的科技管理硕士学历,还在 UCL 读博士呢。这冠军给她,大家都心服口服。
和她不相上下的亚军施宇琪,
那也是妥妥的精英家庭出身,中英混血,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香港人。
她们家祖上五代都是剑桥毕业的,这么一对比,是不是瞬间感觉阶层差距就出来了?施宇琪身上有着精英家庭独有的气质,不笑的时候,颇有几分生人勿近的压迫感,长脸的人好像天生就自带高智商的感觉。
施宇琪一路都在名校就读,从拔萃读到汉基,身边同学的背景那都深不可测。以她家的资历,她读剑桥不难,难就难在以一级荣誉毕业,不信你问问威廉王子,他是什么成绩毕业的。
施宇琪毕业后在投行做股票期权交易员,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她已经干了五年。同时,她还经营社交媒体,有 17 万粉丝,也算是个小网红了。
据说香港圣约翰大教堂还是她家建的呢。她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我劝你别看,自律得让人惊叹,这种家庭出身、学历背景又这么自律,真的是让人佩服。
还有上海姑娘袁文静,据说她去参选港姐就是为了 “练习广东话”,结果一路杀进三强。
她是个经济学老师,介绍里说 14 岁就开始研究经济学,真的都是厉害的人物。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化,现在真是个啥都要 “卷” 的年代。
早些年港姐选美,也走过伶牙俐齿的路线。就说徐子珊吧,
她也是无线从海外赛区选回来的种子选手。在问答环节,她抽到的问题是:“参加港姐赛后晚宴,认识了达官贵人被认为攀附权贵怎么办?” 徐子珊眨着她那双透着智慧的小眼睛回答:“我觉得没问题啊,这完全是人的心态问题,只要不是特意去结识某一类人来达到某种目的,就没关系。”
徐子珊要是晚生十年,就凭她这颜值和个性,肯定能吸粉无数。
再看更早期的港姐亚军张曼玉,在《今夜不设防》节目里,也被问到类似问题。黄霑问:“刚回国就选美,是不是贪慕虚荣?” 张曼玉大大方方地回答:“是啊,绝对是贪慕虚荣,这也不是啥丑事,不怕讲出来。”
在那个年代,参加港姐选美是实现阶层跃升的一条捷径。港姐总决赛当晚,一定会请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大人物来坐镇。
这些大人物,有的是为自己,有的是为儿孙,总之要从佳丽里挑几个。那时候,女性被物化得很严重,女孩子们也被灌输要乖巧听话才能得宠的观念。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次进入港姐总决赛的 14 名佳丽,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顶尖学府的毕业证书,颜值家世样样不缺。她们来参加选美,更像是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甚至不在乎比赛结果,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当年吴雨劝说郭蔼明时说的:“参加港姐培训三个月学到的东西,会让你一辈子受益。” 她们就是来看看,传统路径之外,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精彩,给自己的履历再添点光彩。
至于名次,早就看淡了。
以前的姑娘们靠美貌换取立足之地和上升通道,现在这些出生在 “罗马” 的佳丽,选美不过是锦上添花。而我们呢,就当个观众,看看热闹。
脱口秀里 seven 说过:“人群中有人负责耀眼,有人负责组成人群。” 没有我们这些观众,她们再耀眼又给谁看呢!虽然有点嫉妒,但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