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完成晚稻栽插面积45.4万亩

本文转自:左江日报

本报崇左讯(见习记者 陈金丽)8月2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8月21日,全市已完成晚稻栽插面积45.4万亩,实现计划目标面积的100%,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晚稻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一季,我市始终围绕“稳面积、增单产”核心目标,系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助力晚稻生产。在品种优化上,晚稻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中浙优8号、野香优9号、野香优莉丝等一批抗逆性强、米质优良的品种成为种植主力,从源头保障了晚稻品质与产量潜力,让“好种子”结出“好收成”。

在技术推广方面,我市全面应用水稻增密增穗、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喷多促”等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同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4万亩、水稻秸秆还田35万亩。这些举措既有效促进秧苗健壮生长和病害预防,又切实提升耕地质量,为晚稻单产提升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在政策保障上,我市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今年以来,全市累计获得中央及自治区财政下达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生产补贴、水稻高产攻关等各项资金逾4亿元。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已兑付3.64亿元,覆盖面积434.33万亩,惠及农户45.95万人,有效缓解了农资、人工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成本压力,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同时,我市积极创新政策支持方式,扩大水稻保险覆盖范围。截至7月底,全市水稻投保面积7.9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53万亩。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稳步推进,增强了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让农民种粮“底气更足、顾虑更少”。

当前,我市晚稻已进入分蘖关键期,田间管理成为影响产量的关键。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行动,一方面通过开展“五大农技服务行动”,推进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指导农户科学开展水肥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另一方面加强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实时跟踪台风、洪涝等灾害性天气,以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举措,全力保障晚稻高产优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