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仅收48万,《酱园弄》香港票房扑街,欢喜传媒亏到怀疑人生

近日,啡哥注意到,备受瞩目的电影《酱园弄悬案》,终于登陆中国香港市场了,作为香港本土导演,陈可辛又坐拥主场优势,票房大爆应该板上钉钉了吧?

然而,事与愿违,陈可辛直接走了成龙的老路。成龙的好莱坞电影《功夫梦 2》在香港票房惨淡,此前的《龙马精神》也同样翻车,陈可辛这部新作几乎完美复制了这条扑街之路。

经过内地市场一个月鏖战,再随着香港地区的开画,《酱园弄》两部曲,其第一部“悬案”的院线征程已基本接近尾声,成绩让人大跌眼镜,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啡哥大胆预测:此片会让制片方欢喜传媒血亏至少 2 个亿!如此重磅的阵容,又产出如此之低的票房,真叫亏到怀疑人生啊。

7 月 17 日,香港电影市场迎来了五部新片开画,经过三天竞技,留在榜单上面的新片只剩下《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魔法蓝精灵》和《酱园弄悬案》了。

榜单排名前三分别为《F1 狂飙飞车》《超人》和《侏罗纪世界 4》,香港市场仍然被好莱坞大片主导着,纯正港片全军覆没,国产电影也就只剩下《酱园弄悬案》这一部了。

夺得冠军的是皮特主演的《F1 狂飙飞车》,该片上映第 24 天,香港总票房达到 4533 万港元,并蝉联多日票房冠军宝座,目前低于《哪吒 2》《碟中谍 8》,年度排名第三。

从数据方面可以看出,《F1 狂飙飞车》的后劲相当猛烈,在经过多轮新片冲击之下,还能在上映 20 多天,榜单名列前茅,说明这部高质量电影得到了香港市民的追捧。

紧随其后的是滚导华纳 DC 超英大片《超人》,由大卫克伦斯韦和瑞秋布洛斯纳安等人主演。

香港上映第 10 天,累计票房 997 万港元,即将挺进 1000 万港元大关,目前的表现还算稳健,最终的落点成绩预计会在 2500 万港元。

寡姐领衔主演,斯皮尔伯格监制的《侏罗纪世界 4》,开画第 19 天,香港市场开画第 19 天,累计票房 2514 万港元,夺得季军。

这部恐龙大片口碑不咋样,但香港票房还可以,内地也突破了 5 亿元大关,成了暑期档第一部破 5 亿影片。

最新剧场版《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在香港票房表现低迷,开画第三天单日报收 30 万港元,总票房仅 95 万港元,排名第六,与内地市场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

同期上映的《魔法蓝精灵》同样不尽如人意,位列第八,总票房仅 63 万港元。

票房起不来的主要原因是排片受限:《柯南》第三天仅获 80 个场次,比《F1:狂飙飞车》少三成多;《魔法蓝精灵》排片更少,场馆资源被好莱坞大片挤占。

这两部新片在香港市场双双遇冷,说明重磅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压迫和排片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上座率不行,抢不到排片,就算你想看,也看不到。

第九名便是章子怡主演的《酱园弄悬案》,由陈可辛执导,集结雷佳音、杨幂、赵丽颖等全明星阵容的犯罪悬疑片。

影片的香港市场表现有些让人匪夷所思,首日票房 14.9 万港元,开画 3 天仅收 48 万港元。因关注度低,第三天排片也只有 91 家场馆。

根据当前走势,预计《酱园弄悬案》在香港市场的总票房将止步于 250 万港元,远低于预期,与成龙的《功夫梦 2》在香港的票房惨败如出一辙,堪称扑街教科书。

很明显,章子怡这是被皮特打懵了啊。

获悉,陈可辛为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还举办了一个简单的首映礼,出席的明星有他的太太吴君如,梁朝伟、容祖儿、陈伟霆等明星。

由于内地票房不佳,为了节约宣发成本,香港这边也没有做盛大的首映礼活动,更没有要求章子怡等明星出席。

看到香港票房排行榜,说一下题外话,香港这么大的市场,为啥全让给好莱坞?咱们内地的暑期档几部电影,发行商为啥如此不重视香港市场?

包括姜文的《你行你上》,高质量动画《罗小黑战记 2》,大鹏《长安的荔枝》,追光动画《聊斋兰若寺》,以及即将上映的《南京照相馆》《戏台》和《731》,没有一部是同步公映的。

啡哥呼吁国内制片发行商,请重视中国香港地区的电影发行工作,也希望未来能够同步公映国产大片,毕竟咱们同宗同脉。

明天是 7 月 21 日,也是《酱园弄悬案》内地上映一个月的时间,片方已做了院线密钥延期工作,下映日期为 8 月 20 日,但内地的单日票房现在已下滑到几万块,和下映也基本没啥区别了。

影片的预算成本为 5 亿人民币,分为两部曲,加上宣发费用,院线票房至少不能低于 15 亿,要不然亏损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单部电影的票房需要达到 7.5 亿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酱园弄悬案》目前仅实现了 3.75 亿元,加上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那些微不足道的票房收入。

完了!

《酱园弄悬案》票房扑了!

按照 37.46% 的比例计算,片方分账票房将会的得到 1.24 亿,另外算上流媒体版权出售和其他地区票房,总收入撑死也就 1.5 亿元。

单部成本 2.5 亿,减去 1.5 亿,第一部《酱园弄》直接亏损 1 亿。

目前豆瓣开出的评分为 5.7 分,创下了陈可辛导演生涯口碑新低,受其口碑拖累影响,第二部《酱园弄》的上映前景不容乐观,预计票房难以超越第一部。

如果最终和第一部票房打个平手,那陈可辛会给投资方带来 2 亿元巨额亏损,第二部低于第一部票房,亏损会持续加大,亏 2 个亿以上是跑不掉了。

影片的主要投资方为欢喜传媒。

在电影产业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投资者的航船时常遭遇风浪,而这一次,欢喜传媒这艘豪华游轮,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暴。

这不仅让人们对电影的品质和市场策略产生了质疑,更将目光聚焦在了背后的投资方,欢喜传媒,以及其核心人物徐峥身上。

欢喜传媒由董平、宁浩、徐峥和项绍琨先生于 2015 年联合创办,旗下绑定了众多知名导演,如陈可辛、王家卫、张艺谋等。

该公司之前制作出品了很多爆款影片,如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张艺谋的《满江红》等。

就算有顶级配置和大导演加盟,欢喜传媒在其成立 9 年内,有 7 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超 23 亿港元。

如今,《酱园弄》的票房失利,欢喜传媒亏到怀疑人生那是跑不掉了。

欢喜传媒这家公司之前独创了导演合伙人制度,就是将导演与公司利益紧密捆绑,通过配股和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吸引了众多知名导演加盟。

这种方法与杨幂的老东家嘉行传媒是一样的,只不过,欢喜传媒绑定的是导演,激励导演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同时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

但是,效果呈现了爆款电影与亏损的悖论,有时候突然大爆,有时候又颗粒无收,甚至亏损严重。

2016 年,欢喜传媒引入王家卫、陈可辛等导演时,配发了大量新股,导致当年亏损 12.52 亿港元;

2018 年,引入张艺谋时,再次配发新股,因 2.7 亿港元的非现金开支,导致当年亏损 4.45 亿港元。

这些年,欢喜传媒参与制作出品的电影总票房已达到 224 亿元,其中多部电影单片票房超过 10 亿元,如《满江红》《疯狂的外星人》《我不是药神》《港囧》等大爆款。

这些确实为公司赚了不少,但亏损的电影也很多。

比如宁浩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预算成本 2.6 亿,票房仅,9364 万,直接亏损超过 2 亿;

还有张国立导演,范伟、周冬雨主演的《朝云暮雨》,成本 1 亿,1881 万元,又亏了 8000 万;

还有李阳导演,张若昀、钟楚曦主演的《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以及顾长卫导演,葛优、王俊凯主演的《刺猬》这些全部都是亏本的。

他们也有最为得意的案例,那就是徐峥的《囧妈》,此片在大流行时代,以 6.3 亿人民币卖给了某家流媒体平台,徐峥和该公司直接获利,少了上院线票房不佳的风险。

不过,徐峥和欢喜传媒赚了钱,却输了口碑,因徐峥破坏行业规则,被多家院线公开抵制,宣称将减少欢喜传媒电影的排片。

不知道,这次《酱园弄悬案》与此次抵制是否存在关联,但啡哥觉得影响很小,电影的质量还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哪家电影院不想赚钱的。

《酱园弄》的翻车陈可辛要负主要责任,因为此片的制作开支主要有两项,一是在上海搭建“酱园弄”电影场景,二是全明星阵容的片酬。

什么雷佳音、杨幂、赵丽颖、易烊千玺、李现、此沙、大鹏、范伟、张子枫、梅婷、章宇等一众知名度较高的演员。

请这些明星是要花大钱的,我怀疑 1.24 亿的分账票房可能不足以支付给演员的片酬。

如果《酱园弄》只请章子怡主演,再来几个稍微有点知名度的配角,其余的全部用新人演员,投资不可能会攀升至 5 亿人民币,就算院线票房表现不佳,也不至于亏这么多。

还有,最关键的还是质量不行,影片在猎奇和悬疑上想尽了办法,但原型故事就那样,只能拍成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戏,这导致了故事内核不能引人入胜。

《酱园弄》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和王晶说的一样,陈可辛既想要票房,又想要获奖,哪有那么两全其美的事啊。

希望陈可辛下一部作品,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结语:

《酱园弄》票房扑街,让陈可辛和章子怡颜面尽失,也把欢喜传媒推向了风口浪尖。香港票房排行榜上,好莱坞大片的碾压和国产电影的低迷,更是折射出市场的残酷真相。

2 亿元的亏损,像一记重拳,打得欢喜传媒喘不过气。但电影圈从来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这场风浪也许只是暂时的低谷。

只要找准方向,调整策略,欢喜传媒未必不能翻盘。毕竟,风浪越大,鱼越贵,谁说这不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前奏呢?

对于《酱园弄》这部电影,您有想说的话吗?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