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韦帕”远去,珠海农企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大棚坍塌、水稻倒伏、果实落地、作物受损……尽管台风“韦帕”未正面袭击珠海,但地处西南端的金湾区部分地区进入12级风圈范围,农作物出现一定程度的受灾情况。台风过后,农业主管部门及保险机构第一时间组织现场勘查,通过预赔付等形式协助应急善后,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户损失,助力灾后农业复产。
大棚被毁农业园损失超百万
7月21日,走进位于金湾区平沙镇的台隆农业园,迎风面的钢架大棚几乎已全部被台风吹垮,连带压倒大片果树。一些倒伏的果树裸露出根部,部分枝头上未成熟的果实散落一地。尽管在台风来临前已积极做好抢收、加固等工作,但台风的破坏力仍超出了预估。
位于珠海金湾平沙镇的台隆农业园,坍塌和受损的大棚有十多亩。
作为珠海市面积最大的莲雾种植基地,台隆农业园在去年投资400万新建了大棚。这个夏天,台隆农业园大棚种植出产的莲雾由于品质好、产量高而受到青睐,成为当地的明星产品。一度出现批发商守在园区门口排队装车的情况。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本想大展身手的台隆农业园遭遇重创。
“坍塌和受损的大棚有十多亩,后续还需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善后处理,被压倒的果树也很难救活了。”望着台风后凌乱的果园,珠海台隆农业园负责人陈希颇感无奈。据他粗略估算,这次台风带来的损失超过100万元。“特别是果树重新种植的周期要长达3、4年,预计完全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台隆农业园负责人在查看受灾情况。
让陈希稍感安慰的是,此前对大棚设施、水果种植进行投保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发挥作用。台风过后,农业保险承保机构便开启灾后理赔工作,第一时间到达台隆农业园,现场查勘、确认受损面积,并同步整理理赔材料。
特别是“农险理赔绿色通道”的开启,进一步简化了受灾农企农户的审批流程。在理赔明细还未明确前,可采用预付机制。当天,保险机构便向台隆农业园预赔付了5万元,预计全部理赔程序也可在一周内完成。
21日上午,保险机构先行向台隆农业园预赔付5万元。
达到气象灾害等级即可理赔
台风“韦帕”给珠海带来强风雨天气,对于“看天吃饭”的农业种植业来说影响特别大。农业保险成为了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手段。除了对种植设施、作物进行直接投保,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评估理赔之外,也可直接对“天气”进行投保。
绿手指有机农园,不少覆盖在大棚上的薄膜被台风撕开。
位于平沙镇的绿手指有机农园同样遭受到了台风侵袭。尽管大棚主体未出现明显受损,但不少覆盖在大棚上的薄膜被狂风撕开,作物也出现落果、倒伏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其购买了气象指数保险,灾害天气达到相应级数,保险公司就启动理赔流程,并同样可以预赔付的形式,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
台风过后,金湾区积极组织农企和农户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理赔的工作。据初步统计,此轮台风天气下,金湾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出险总面积约2.4万亩,预估赔付金额为800多万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企农户的负担,助其渡过难关。
硬核设施扛过12级阵风
和上述两家农业种植园相比,去年新近入驻金湾区的珠海汇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蓝莓种植基地无疑是幸运的。由于其大棚设施设计标准高、抗风能力强,尽管一度遭遇高达12级的阵风,但仍经受住了考验,仅有少量棚顶薄膜被掀飞,整体受损程度较轻。
汇蓝农业设施蓝莓基地经受住了12级阵风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蓝莓种植基地的250多亩大棚是由政府完成前期投资建设,企业仅需支付租金即可入驻,成为当下金湾区引进现代化都市农业项目的又一典型案例。“政府提供了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帮助农业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让我们这种主打精细化种植的智慧农业项目得以快速入驻,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实现丰产。”基地负责人黄智鹏介绍。
目前,金湾区农业部门正积极落实各项救灾措施,组织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开展农保灾后理赔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户损失。各保险机构已深入到金湾的田间地头,现场查勘、定损,迅速对不同类别险种实施精准定损理赔,使不同受灾农户、农企及时获得理赔款项。“同时将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引导农户积极参保。”珠海市金湾区委农办常务副主任黄少宏表示。
位于金湾区平沙镇的汇蓝农业设施蓝莓基地受损情况较轻。
接下来,金湾区还将积极推动“由灾后赔偿向灾前预防升级”,联同农业保险承保机构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建设。加快“上科技”赋能,在现代化农业设施的硬核加持下,不断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为农业稳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采写:南方+记者 董谦君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作者】 董谦君;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