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演唱会大屏票”被新华社点名,言辞犀利,直言吃相难看

当《晴天》的前奏响起时,台下举着荧光棒的歌迷总有人红了眼眶,这是周杰伦演唱会动人的瞬间,却藏着更刺眼的现实。

歌迷熬着夜、跨着城,只为抓住青春的尾巴,却在“情怀”的裹挟里,成了被算计的对象。

“周杰伦演唱会大屏票”被新华社点名,言辞犀利,直言吃相难看。

吃相难看

作为华语乐坛老前辈的周杰伦,演唱会总是一票难求。

不少80后、90后为了一睹青春里耳机中陪伴自己的偶像,费尽心力的不在少数。

在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周杰伦演唱会主办方的行为,多次引发了争议。

周杰伦厦门演唱会门票第三次开售。

不少网友发现,这次竟然增加了视野遮挡区和大屏观演区的售票。

不仅如此,这次开票也不再设立退票期,不支持退票。

这样的规则让不少网友咂舌。

但网上弥漫起来的“你不买,有的是人买”的风气,却让不少歌迷根本来不及思考,好像只要能抢到,就是幸运的。

顾名思义“视野遮挡区”就是视野会被遮挡、看不到舞台的区域,而“大屏观演区”则是只能看到演唱会大屏幕的区域。

这完全就是,人坐在场地里,眼睛却还在电视机前的体验感。

“一票难求、手慢无”的口号喊得响亮,但这样的区域对于演唱会观看者来说,能够享受的快乐实在有限。

要知道一张门票动辄500到2000元,外地歌迷来回住宿车费又是很大一笔,如此大费周章去为情怀买单,实际感受如何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如此,这场售票有争议的演唱会,门票还是秒空。

总还是有歌迷愿意不辞万里前往场馆,带着参与感和一群人合唱一番,得到内心短暂的满足。

可周杰伦演唱会主办方以观演体验打折扣为前提,进行门票售卖,实在颇有“割韭菜”的嫌疑。

更让歌迷不满的是,类似的争议在济南站也曾上演。

周杰伦济南站演唱会门票第二次售票开始,不少歌迷成功抢到了门票。

谁曾想一个小时后,这些抢到门票的歌迷却遭遇了售票平台单方面的强制取消订单和退款。

上一秒还沉浸在抢到票喜悦中的歌迷,下一秒就立刻陷入了愤怒。

事情发酵之下,作为售票平台的猫眼立刻回应,称此次开票并非真正售票,而是平台在进行测试,不小心放出了此前部分退票。

对于此次乌龙事件,售票平台补偿歌迷200元代金券。

然而看到歌迷在网络上抢到票后晒出快乐的瞬间,也实在是太容易理解他们愤怒的心情。

内地演唱会的票务争议尚未平息,周杰伦在台湾地区的演唱会售票模式也因规则差异引发新的讨论。

内地演唱会售票有“人脸认证+身份证实名”的强实名措施防黄牛。

周杰伦在中国台湾举办演唱会时,遵循当地票务惯例,未采用类似强实名机制,导致门票溢价现象引发关注。

非实名的演唱会门票,开票之后立刻从6888新台币(约1700元人民币)一张,一路被哄抬到了30万新台币(约75000元人民币)一张的价格。

这样的高价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但这个价格买到的并不是第一排的好位置,依旧是距离主舞台很远的地方。

这也引得不少歌迷感慨:

“我对杰伦的信仰还不够。”

歌迷将无法购买高价票归咎于自身能力,而非主办方的不作为,也实在让人唏嘘。

可即便跨过了购票的坎,走进演唱会现场的歌迷,又遭遇了新的困惑。

青春滤镜

当一场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表演,反倒成为经历过努力抢票才能拿到进场资格,承载着青春记忆的文化符号,其商业价值、粉丝经济与艺术表达的复杂交织,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周杰伦的演唱会多在体育场举办,场地空旷、观众基数大,演出团队为了让全场观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感”,使用了强劲的伴奏来点燃集体情绪。

然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产生“伴奏盖过人声”的听感。

不少歌迷在演唱会结束后在网上发帖,诉求希望可以更清晰地听到周杰伦的声音。

尤其是他的歌曲中大量细腻的转音、咬字和情感表达,完全被伴奏压制,让歌迷“听现场”的意义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周杰伦演唱会嘉宾助演频繁,其中嘉宾有圈内好友,有后辈歌手,还有随机和前排粉丝的互动合唱。

可是当演唱会时长一定的情况下,嘉宾帮唱的曲目过多,周杰伦与前排粉丝互动闲聊时间过长,必定会压缩原本个人的演出时间。

歌迷来到演唱会时为了听周杰伦的金曲,却被迫看陌生嘉宾的表演,这样的安排也引发了“能够值回票价”的争议。

有趣的是,即便如此,周杰伦自带的“青春滤镜”仍让不少歌迷选择包容,这种包容甚至延伸到了他的个人生活中。

前些日子,周杰伦在被网友问及是否有烦恼时,他坦言:

“有烦恼,只是你看不到”。

周杰伦从16岁就因家族遗传患上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柱炎”,再次为大众所关注。

好在他的心态一直不错,在网络上依旧像个未经世事的初中生。

周杰伦与陈冠希老友相聚,在网上发布昔日一起合作电影的合照,被网友吐槽发布照片像素太低。

周杰伦直接回呛“老子没时间”,引歌迷围观。

不久后,他再次发动态称,自己喝完酒看留言,会回的比较快。

已经46岁的周杰伦,说话风格依旧如此随性,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网友认为他“真性情”,也有网友觉得他“没礼貌”。

然而,当靠着作品在一代人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周杰伦自带的“青春滤镜”已经深深印刻在了不少网友的脑海。

他的所做所言,也都有歌迷为他保驾护航。

结语

说到底,周杰伦演唱会的种种争议,撕开的是“情怀经济”里最赤裸的矛盾。

我们捧着真心想为青春买单,却撞见资本把它拆解成可交易的零件,遮挡的视野、缩水的体验、冰冷的规则。

那些抢票时的焦虑、观演后的失落,本质上是我们对“青春永不褪色”的执念,撞上了现实的冰冷。

当“一票难求”成了溢价的借口,情怀成了被切割的蛋糕,这场演唱会早已偏离了音乐的本质,沦为一场透支信任的商业游戏。

作者|本文转载自@洲洲影视娱评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娱乐责编:拓荒牛 )